一、我國棉花產業現狀
????我國棉花由前幾年臨時收儲和目標價格誘導的“洋貨入市、國貨入庫”演化成“三量齊增”(生產量增、進口量增、庫存量增),再由“三量齊增”演化成“三量齊減”(生產量減、進口量、消費量減),再延伸出“一缺(中高端)一剩(中低端)”新局面。
????到2015年初,我國原棉積壓庫存總量在1100~152 0173 3840萬t之間。2015年開始消化庫存棉,2015和2016年輪出國產棉236.3萬噸。同時棉花產能已連續3年大幅度縮減,原棉進口量與消費量同步減少。
????當前由“三量齊減”進一步演化成國產“高等級棉”短缺與“低等級棉”過剩(即“一缺一剩”)的新問題。在巨大庫存背景下,棉紡織企業仍對呼吁追加配額,申請追加配額進口美棉、澳棉就是這一問題的腳注。
????正與2017年一號文件所指出“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增加產量與提升品質、成本攀升與價格低迷、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國內外價格倒掛等矛盾亟待破解?!睘榇耍覈藁óa業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推進品質邁向中高端,突出“優”字,落腳點是全面提升國產棉品質和效益,*終目標是向產棉強國邁進。
????二、再論用“中高端品質”**棉花產業發展
????強調提升品質,既是需求端升級的需要,工業消費品創“三品”和國家“優進優出”貿易戰略的新需求,更是高生產成本與高品質、新型棉紡織裝備的相適應所需。
????1、高生產成本應與高品質相適應。生產成本高低是評價棉花競爭力又一關鍵指標。據ICAC調查,我國皮棉生產成本從1997/98年度的0.89美元/kg增長到2012/13年度的2.06美元/kg,在這15年里增長了1.31倍。從15年前成本低于美、澳、印、巴的30%~40%,到15年后與美相近,比澳、印、巴和巴西提高了32%到1.8倍(0.50~1.33美元/kg)。
????我國單位面積生產成本增長也*快,在這15年里增長了2.79倍,年均增長率高達3.68%,位居全球產棉大國的首位。而同期澳棉生產投入資金僅增長9.8%,年均增長率僅0.67%,現金投入僅為我國的57.3%。
????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融合加深度,中亞和南亞的棉花生產成本更低,有更多低成本原棉和棉紗線初級產品。2015年WTO部長級會議確立“發達國家取消出口棉花補貼、非洲*不發達國家向發達國家出口棉花將享受免關稅免配額優惠政策”。從國際市場來看,未來可供我國采購的中低端品質資源更多,市場更廣闊。
????2、新型棉紡織裝備對原棉質量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棉紡織效率的提高。新型棉紡織裝備的紡紗效率顯著提高,紡紗系統實際加捻數從萬轉/min提高到了好幾十萬轉/min;紡紗輸出速度提高得更多,*高達到450 m/min。二是不同紡紗裝備對纖維品質指標的要求順序有所不同,其中長度和長度整齊度這一新指標比單純長度更適合高效率紡紗。三是轉杯紡紗、噴氣紡紗和摩擦紡紗等新型裝備都對棉纖維的清潔度(Cleanlines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原棉干干凈凈、無有害異性纖維(簡稱“三絲”)的污染危害。
????3、高品質優質棉能否“優質優價”。回答是肯定的。實踐證實,國際貿易中可以實現“優質優價”。美棉以高品質愛字棉(SJV)品種而聞名,澳棉則以“一國種植一個品種”而聞名。比較而言,我國*缺乏高品質原棉。
????按國家棉花競爭力分析,澳棉*具競爭力。澳棉因“品質高端”在國際市場的口碑好,深受我國棉紡織企業的青睞。從2002年到2014年的13年,我國累計進口澳棉337.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10.2%,次于美印位居第三位。這13年平均進口平均單價2143.9美元/噸,高于全國進口棉均價1869.2美元/噸的14.7%(約高1731元人民幣/噸)。愛字棉Cotlook A指數21世紀前10年高于中絨陸地棉的11.29美分/磅;而近40年“高品質”與全球中絨棉的價差擴大了60.5%,反映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高檔棉織物原料的需求在增長。
????三、發展中高端品質原棉對策
????破解國產棉生產成本高、品質中低端與高價格是立足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以提質為關鍵的供給側改革的長期行為,更有利棉花生產保規模保產能,滿足質量的剛性需求。
????1、構建中高端品質“金字塔”模型。毛樹春等于2016年構建了提升國產棉中高端品質的金字塔模型。該塔底層為清潔度水平。第二層纖維一致性水平。第三層加工軋花水平。第四層為品質檢驗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第五層種植高端品質的品種,位于金字塔頂部。前四層加上高端品質的品種為高端品質原棉。
????2、實現品質中高端的關鍵技術。在對“中高端品質”取得普遍共識,行動共識基礎上,把全面提升遺傳品質、生產品質、軋花品質、品質檢驗和提高經濟效益變成具體行動,提出提升品質技術、途徑和措施:一是培育高品質與早熟性的骨干種質資源,選育高產早熟綜合性狀優良品種和適合機采棉新品種;提高雜種優勢利用水平。急需研究解答雜交種F2或F3能否利用的科學問題。二是研究和應用提質增效技術,提升中高端棉的產出率。三是提升棉花耕種收機械化水平,突破機采棉難點技術和關鍵裝備。
????3、主要措施。
????一是科學合理劃定棉花生產保護區。堅持棉區“三足鼎立”的合理布局,西北內陸棉區植棉規模不宜超過全國的50%,黃河流域棉區保持30%和長江中游棉區保持20%的合理布局。二是采取綜合措施推進品種的科學化、區域化布局,提升纖維潔凈度和品質一致性。三是提高種子生產能力,提升種子檢測能力,加強種子監管和執法能力。四是促進棉花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五是支持培育優質原棉的產地品牌,提升品牌的帶動效應。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