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
“亂云飛渡,更需要高瞻遠矚;眾說紛紜,更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亂花迷眼,更需要有戰略定力。”3月3日,由全國
過去的一年,國內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與之相應,棉花市場形勢也波瀾起伏。《中國科學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棉業發展年會的主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正是緊扣當前宏觀政策和棉業發展的新需要。
國內棉花形勢較為平穩
2017年伊始,國務院決定取消棉花加工資質認定,繼續實施儲備棉常態化輪出機制。從去年形勢來看,“一方面,儲備棉常態化輪換政策實施對棉花產業發展影響重大;另一方面,國內外期現貨市場大幅波動給實體企業風險防控提出了全新挑戰。”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董事長王正偉分析。
2016年國內棉花形勢的總體情況表現在幾個方面: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穩步實施;儲備棉常態化、機制化輪出;產量繼續下降,新花質量轉好;棉花價格上漲、棉花進口縮減;紡織工業運行平穩、棉花需求趨于改善。
2016/17年度,“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以及儲備棉輪出政策的實施使得國內外棉價差逐漸收窄,棉花進口量下降,但因國際整體經濟形勢不景氣,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出現3年持續下降的情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副局長、中國棉花協會秘書長王建紅表示。
就全球棉花市場的情況而言,王建紅指出,全球整體產、消均有增加,且中國、孟加拉、越南的棉花消費量增長。
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棉纖維消費量715萬噸,非棉纖維產量1263萬噸,紗線產量152 0173 3840萬噸。2016年產能較上年變化不大,盡管在2015年以前國內棉紡產能有一定比例的關停,但以一、二萬錠小企業居多,目前該類企業仍存在經營困難,利潤不斷縮減的問題。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表示,“國家近幾年實施目標價格試點改革使得內外棉價差收窄,中國棉紡企業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利好中國的棉紡企業、棉花企業、棉農。”
他介紹,從運行質效上看,國內外棉價差縮小,優勢企業和大企業利潤點較好,但行業前期也經歷了陣痛,棉紡行業用棉比從“十一五”末期、“十二五”初期的64%下降至2016年的36%,但較2015年略有增長。從協會的景氣指數來看,運行較為平穩。就產業鏈條來看,紡紗企業環節整體好于織造企業。新疆紡織行業投資增長,有效地抵制了進口棉紗。
供給側改革落實到棉業
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鞏固主產區棉花生產,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科學合理劃定棉花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統籌利用國際市場,優化國內農產品供給結構;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等。
“中央一號文件不僅明確了未來一年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明確了我國棉花產業的創新發展路徑。”楊建平表示。
他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到我國棉花產業,需要著力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繼續加快去庫存步伐,完善現有機制,統籌協調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在穩定供應的同時,提升供應效能;二是要優化棉花產業結構、強化優勢區域布局,促進規模化生產,進一步提升中國棉花整體品質和市場影響力;三是優化流通結構,創新經營模式,節約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四是不斷優化消費端供給結構,實現棉制消費品持續升級。
在楊建平看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棉花產業優化產能、調整結構、提高質量、提升效能的重要發展機遇。在此大背景下,棉花行業應該及時把握政策機會,妥善處理改革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解決行業發展的核心難點,持續推動行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這勢必帶來相關政策調整,影響中國棉花產業布局、資源整合,有效促使棉花產業未來發展更加趨近市場,趨向集約化、規模化和品質化,更加趨向創新增效。”王正偉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認為,棉花方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優化布局,二是調整和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進補貼方式。
王正偉表示,當前棉花行業面臨的形勢在變化,政策在調整,技術在進步,模式在創新,正在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而棉花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需要行業各方面、各環節共同努力。
把握機遇 轉型還應抗風險
楊建平建議,中國棉業應增強信心,加快創新,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加強預判,穩健經營,提高抗風險能力;完善政策,穩定市場,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他分析指出,近年來,棉花行業轉型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新疆棉花整體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生產效率明顯提高;一些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進行產業整合,實現了規模效益和內涵增長;棉花流通體制和市場機制不斷創新,棉花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建設,“互聯網+”棉花、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貿易模式有所突破。
“這些都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原動力。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棉花生產流通業仍然處在艱難的轉型期,面臨的困難大、任務重。”楊建平說。
具體表現在,棉花生產成本高企、庫存壓力巨大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產業規模持續縮小,內地主產棉區生產難以有效恢復;棉花整體品質與下游市場多樣化需求之間尚存差距;下游產業要素成本普遍高于亞洲等紡織新興國家,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加劇。
因此,中國棉花產業需要加快創新轉型步伐,改進傳統生產和貿易方式,更加突出質量提升與高端**,持續不斷地尋求突破,才能真正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楊建平分析,從棉花行業來看,2016年國內外市場風起云涌,各種因素交織發生作用,相互影響,使得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較大風險,特別是伴隨著棉花流通業的深度調整,因企業“關停并轉”帶來的經營性風險層出不窮,行業運行系統性風險有所積聚。
由此,他指出,“防控風險、穩健經營同樣是棉花行業2017年面臨的重要任務。”企業需特別防范棉花去庫存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過快、過度市場反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企業不良資產率,加強信息引導和風險預警,強化內部管控,及時處置風險事件,通過多種手段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
政策紅利再添新引擎
2016年建立的儲備棉輪換常態化機制是國家棉花宏觀調控政策的創新性舉措。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民認為,“國家對儲備棉的兩個原則,一是保持國內國際的競爭力,二是去庫存。保持競爭力就存在著棉花的結構問題,即輪出什么樣的棉花。量、價、質,這是儲備棉輪出的三個關鍵點。”
“儲備棉輪出價格的高低,跟紡織企業的需求密切相關,是由紡織企業對儲備棉質量的認可程度來決定的。”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何錫玉表示。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孫小挺認為,2016年輪出實施包包檢驗,保證了紡織企業的用棉質量,也帶來了拍儲成交量的大幅上升,企業受益也有所好轉。
楊建平表示,“輪出的政策效應凸顯。儲備棉過高的庫存得以有效消化,財政負擔減輕,同時內外棉價差進一步縮小,紡織企業市場競爭力有所恢復。”
他希望2017年在完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盡早明確具體調控措施,穩定市場預期,為國內棉花流通企業和紡織企業的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同時,應當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助推棉花產業提質增效,保障國內紡織用棉的有效供給。
“此外,我們還應立足長遠,加緊研究完善我國棉花生產扶持政策,科學規劃我國棉花生產的合理水平和儲備規模,適當加大內地宜棉地區的棉花產業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保障內地棉花的適度生產規模。”楊建平說。
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消費潛能巨大。楊建平認為,“面對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棉花產業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棉花產業轉型發展再添新引擎。”
他表示,如果說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三年是棉花產業夯基壘臺、積厚成勢的探索期,那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棉花產業立柱架梁、創新轉型的新征程。“我國棉花產業已經在市場化道路上走出了可喜的一步,而通過產業鏈的持續創新,必將實現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提升的歷史性跨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