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一位山東菏澤棉農介紹,現今底部棉桃陸續吐絮,大家也趁天氣晴好,開始采摘。今年
河北滄州400型軋花廠有82家,截至今日,已開秤企業僅2-3家,而其它企業仍在搖擺之中,90%的企業既未進行機器檢修,也沒有清理院內雜 草,更沒有安排技術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今年不打算干了,賺不到啥錢。”某400型軋花廠老板趙經理的話,代表很多軋花廠負 責人的心聲。山東德州某開秤收購的軋花廠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開秤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昨天收了2000多斤,收購價格在3.20元/斤。”該負責人 說,他們廠打算近期收購5000-10000斤,目前是試收試軋,規模收購還要等到本月底。
不僅軋花廠態度消*,棉花經紀人也安靜下來。一位李姓棉花經紀人介紹,今年經紀人隊伍至少減少80%。“去年大家都沒賺到錢,今年很多人就自然 掉隊了。黃河流域棉花種植較為分散,走街串戶收購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現今軋花廠數量少、大多壓價收購,使棉花經紀業務成為薄利行業。”李師傅介紹。另一 位張姓經紀人說:“我寧愿走街串戶賣煤,或賣水果,也不干棉花了。”去年張師傅與妻子去外地收購棉花,因為攜帶較多現金,路遇意外,再不敢出遠門收購棉花 了。
近期,山東德州、聊城、菏澤以及河北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地已開秤收購的軋花廠寥寥無幾,且收購價格普遍不高,大大低于棉農4.0-4.5 元/斤的心理價位,因此,市場略顯低迷,成交也不理想。對于這種情況,棉農兩種表現:**,堅決不賣,表示待到棉價正常再說;第二,從地里采摘之后,經過 簡單晾曬即銷售,水分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