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ICE期棉主力合約、鄭棉主力合約分別上漲10.41美分/磅、3560元/噸(截至4月21日),漲幅分別為19.16%和36%,國內期貨市場雖然后知后覺,但漲幅卻****。4月份棉花現貨的累計漲幅為700-800元/噸(個別廠家“雙28”“雙29”皮棉報價上漲近1000元/噸,但成交緩慢或有價無市不在討論范圍),兵團棉花報價也連續向上調整,考慮到新疆高等級棉花集中在兵團手中,量價齊漲也無可厚非。但棉花價格在一片看跌的氛圍中暴力上漲,讓很多棉紡織廠和貿易商措手不及,原料補庫工作在斷斷續續、走一步看一步中進行,客觀說本輪棉花期、現貨觸底反彈來自基本面的支撐力量只占20-30%,大量的投機資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場持續高頻交易,棉花只是這輪大行情、大視野中的一個邊緣角色,從來也不可能成為推漲主角。
棉價的持續亢奮引發下游棉紡織廠、套保企業及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在紗線、坯布利潤被原料上漲大肆吞噬甚至面臨虧損的情況下,希望政府及時出重拳調控棉花供需、平抑棉價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如果任由資金翻云覆雨,逼死大量的套保盤,大量的已接或未接訂單出現違約、流產,對整個棉花、棉紡織、服裝、外貿而言都是拔苗助長式的打擊。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洞察棉花、期貨商品市場的問題,防止風險進一步累積匯聚,出手干預市場投機行為。其一,表明200萬噸并非2015/16年度輪出上限,只要市場有需求可以繼續增加投放量,而且出庫進度不會受到公檢進度影響;其二,鄭商所針對棉花價格的異常波動發出風險警示函,同時三大期貨交易所摸查、清理杠桿保證金、異常融資的行為。可以說國家對大宗商品市場的調控已初見成效,多頭現抵抗、撤退跡象,棉花期貨盤面價格逐漸向現貨市場靠攏。
從調查來看,鄭棉資金和技術面仍占據上風,基本面從脫軌到回歸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仍需要時間,因此筆者認為短期ICE期棉、鄭棉的振蕩幅度仍然較大,多空雙方需要反復較量、斗爭才能找到方向,不排除9月合約再次測試152 0173 3840元/噸的可能。一方面,因美國3月份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加息窗口或繼續向后推遲,美元匯率下跌對原油、鐵礦石、螺紋鋼、焦炭等大宗商品的反彈尚未結束。如3月份新房開工量為108.9萬套,環比下降8.8%;3月份生產總值3月下滑0.6%,均較大幅度低于市場預期。另一方面,雖然鄭棉CF1609合約本年度高點漲至152 0173 3840元/噸,但并沒有激發大量鄭棉倉單的生成。截至4月21日,鄭棉倉單和有效預報分別為372張,1003張,合計僅2.75萬噸,表明符合或能夠生成期貨倉單的棉花數量并不大,基本面、資金面仍有聯合共振的可能。一些機構和棉企認為,即使5月3日儲備棉輪出,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受到的影響并不大,但鄭棉盤面價格升水現貨的情況將逐漸消失(目前升水400-500元/噸),現貨在市場的話語權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