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89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1日,新疆棉區棉花加工率為99.3%,皮棉加工量為363萬噸,新疆棉已售209.6萬噸,銷售進度57.74%,低于全國63.5%的平均銷售水平。據統計,截至2016年2月份,本年度出疆棉共發運215萬噸,其中鐵路出疆90萬噸,公路運輸出疆125萬噸,扣除國儲棉、2014/15年度陳棉調運15萬噸,2015/16年度棉花運出約200萬噸,同比降幅比較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新疆棉企不愿意加快移庫呢?一是農發行及商業銀行貸款制約棉花加工企業靈活銷售。2014年度以來,棉花加工企業直接與用棉企業對接,棉價從152 0173 3840元/噸收儲價一路跌至目前11500元/噸左右,買方市場特征突出。內地紡企、棉花經營商采購也以“短、平、快”為主,貨到付款或“按買方要求,就近入庫,提一批付一次款”,汽運出疆的數量大幅上升,一些自籌、自有資金收購的棉企操作非常靈活,“快加工、快汽運、快銷售、快回款”,雖然2014、2015年沒有賺到多少利潤但基本沒有虧損,但貸款棉企則不一樣,要想汽運出疆只能先付清貨款,鐵路運輸至內地也必須是監管倉庫。
二是皮棉銷售不順暢,存儲在疆內倉庫可以節約棉企成本。新疆自治區發改委規定,鐵路運輸出庫和公路運輸出庫均按入庫時間分段包干計算,鐵路1個月以內出庫的按133元/噸標準執行,2個月以內出庫的按143元/噸標準執行,2個月以上時間出庫的按173元/噸標準執行,*高包干費173元/噸。公路3天以內出庫的按48元/噸標準執行,1個月以內出庫的按88元/噸標準執行,2個月以內出庫的按98元標準執行,2個月以上時間出庫的按128元/噸標準執行,*高包干費128元/噸。但內地監管庫、存儲庫按規定按天收費,倉儲費一般每天0.45元/噸,而且出入庫裝卸包干費在75元/噸左右,如果短期不打算銷售,棉企更愿意存放在疆內倉庫。
三是疆內外棉花價差被嚴重壓縮,出疆銷售反而虧損更大。2015/16年度以來,高等級高品質新疆手摘棉疆內站臺、內地倉庫售價差距一直維持在100-250元/噸,而通過鐵路運輸,即使扣除500元/噸出疆運輸補貼,棉企移庫也需要額外支出250-350元/噸(以運至山東、江浙等地為例,含內地庫裝卸、倉儲、保險等費用),特別是春節后汽運出疆費用大幅下挫20-30%,相對于鐵路運輸費用相差無幾,但方便、快捷、直接到廠,不需要用棉企業再支付短倒費。鐵路移庫不僅不增加利潤,反而少賣100-200元/噸,棉企更愿意采取守株待兔式的銷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