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目前,國內外
2015年,國外進口紗確實給國內紡織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尤其在中低支紗領域,印、巴等國棉紗如入無人之境,國內中小紡企一片哀嚎。如今,隨著國內外棉價差進一步縮小,國外進口紗在失去了原料成本這一優勢之后漸顯頹勢。從下圖看出,進口棉紗在2013年達到高位后便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河南同舟棉業董事長魏剛民在2015年第四屆中國棉業菁英論壇上曾說:“現在印度國內紡織企業用棉的價格水平應該在8800元/噸左右,而目前國內的紡織企業真正到廠用棉價格應該在12800元/噸,高了4000塊錢。如果從原料的角度,中國的紡織企業的競爭力根本無法消耗4000塊錢的價差”。
業界某專業人士也表示,進口紗主要集中在40s,特別是32s以下為主的產品,國內外棉價倒掛很難逆轉,棉紗進口將成為一種趨勢,今后能改變的只是每年進口增量的增長幅度而已。
另外,受惠于紡織優惠政策,大量內地紡企轉移新疆投資建廠,盡管面臨人工短缺等問題,但新疆紡織產業的建設步伐卻在加速,設計規劃的“三城七園一中心”也陸續露出真容。據悉,截至2015年底,全疆紡織產業規模已達1000萬錠,綜合各種補貼之后每噸棉紗成本要低于內地3000元左右。目前新疆投資建設的紡織廠主要以生產中低支純棉紗為主,這將對抵御國外棉紗沖擊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此外,隨著2016年中央的各種稅收和電力改革后,中國紡織企業的劣勢可能會逐步減少。
還有一個趨勢是近幾年國內棉花消費量逐漸走低,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15年度國內棉花消費量預計在715萬噸左右,由于需求逐漸減少,進口棉紗必然要受到影響,尤其是低支紗領域。
2016年, 在儲備棉輪出預期下國內棉花價格將繼續承壓運行,國內外棉價差有望進一步縮小。綜合以上情況,國外進口紗要像之前那樣順利出口到中國將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 事情。畢竟中國的棉紡織行業憑借其成熟的工藝技術,短期內難以被東南亞國家所取代,特別是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織造行業。
(木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