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12月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來源:學習小組
作者: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部
【學習小組按】
24日至25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此會,主要研究三件事:
1,總結“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
2,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
3,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對此會議,習近平有重要指示,李克強有批示。習近平認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他高度評價“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對“十三五”時期,他也提出要求。
此次會議,同樣提到兩個熱詞,一個是“供給側”,一個是“結構性改革”。沒錯,這倆詞,也是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熱詞。
放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則是“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具體說:
1,改革目的:形成有效供給
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2,去庫存: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
當前,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
3,降成本: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
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4,補短板:增加緊缺農產品生產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
5,樹立觀念:大農業、大食物
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6,基本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保稻谷、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
7,**作用: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
8,提供動力:完善機制、政策
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更多內容,詳見新華社通稿。
[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
[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次會議。
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開好這次會議,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
[三]習近平強調
習近平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
“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為我們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必須看到,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三農”工作。
“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 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四]李克強指出
李克強指出,“十二五”以來,“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十三五”時期,要落實發展新理念,破解發展新難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作用,著力提高農業質 量效益和競爭力。要注意分析糧食豐收后出現的新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繼續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性。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的 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億萬農民創業創新活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 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五]會議討論了
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
[六]談“十二五”和“十三五”
會議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糧食連續增產,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重大貢獻。“十三五”時期農業 農村工作,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 面小康的短板。
[七]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 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當前,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 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要樹立大 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保稻谷、小麥等口 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作 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八]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
會議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不懈厚植重農氛圍,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 增加。要加大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發揮財政投入對結構性改革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要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 好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提升鄉村治理 水平。要深入調查研究,尊重農民基層實踐,不斷開創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
[九]與會者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楊晶主持了**次全體會議。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等出席會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