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陶潛一句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人說,這表現的是詩人一種悠然心態,殊不知,這也是詩人壯志難酬而歸隱的一種無奈加凄涼心情。如今棉市的“棉花人”也恰用這句話來形容。
????棉農:我自將心向明月,不知明月照何人?
????老許,63歲,河北滄州一位老棉農。據他說,今年種棉3.7畝,較去年減少11畝。之所以大幅削減,就是擔心今年種棉賣不了好價錢。“怕 啥來啥,現在的價格實在讓人心寒。”老許說,截至10日,滄州域內400型加工廠收購價格*高不過3.3元/斤,*低2.9元/斤。相比去年同期4.00 元/斤的水平差了一大塊。老許算了一筆賬:預計今年單產在410斤/畝,以3.2元/斤的均價銷售,那么毛收益在410*3.2=152 0173 3840元/畝。而畝均 成本卻達到了1210元,算下來,今年種棉純收益不過102元/畝。“稍有風吹草動,肯定虧本。”老許表示。 老許的情況是今年棉農的一個縮影。
????山東夏津棉農老趙說,其實今年大多數繼續種棉的棉農是存在著“僥幸”心理的,大家一是希望籽棉上市價格會高一些,或達到4元/斤以上;二 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夠落實補貼政策。“目前看來,這兩個希望可能都會落空。”老趙認為,今年之后,黃河流域將再難見到真正意義上的棉農。 甚至一位棉農感嘆:我自將心向明月,不知明月照何人。不少“老棉農”之前一直心懷舍我其誰的心態堅持種棉,而“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這何償不是 一種悲哀呢?
????棉企:昨夜秋風凋碧樹,無言獨上西樓
????對于棉企來說,今年是機遇與壓力同在。為什么這么說?一是縱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各棉區,幾乎已見不到200型軋花廠,400型軋花廠一直希望的“一家獨在”的情況終于實現,這是機遇;二是大多數棉區“無棉可收”,而且今年的情況更勝往年。
????筆者認識的一位河北滄州的400型軋花廠負責人說,滄州地區原有400型軋花廠82家,200型108家,而今年據他了解,200型僅有 3家開秤,400型11家,分別較去年減少30家和21家。趙總與筆者的關系不錯,十一期間還帶著一家老小自駕游來黃驊。談起當今棉市,趙總不住搖頭嘆 息。他說,今年已不打算開秤。我驚問其因。他歸納三點:**,去年一個年度下來,核算收成,竟弄了個不虧不賺。當前背景下,收購加工棉花是“瞎子點燈,白 費蠟”。第二,環顧黃河流域基本“無棉可收”。以黃河流域為例,今年植棉面積大約為1143.3萬畝,同比下降28.5%。第三,國儲仍有900萬噸以上 的棉花儲備,即使2015年一兩棉花也不生產,也足夠紡織用棉。
????對趙總的說法,筆者認為“然也”。昨夜西風凋碧樹,而今天,大多數企業已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紡企:總有一種聲音讓你綻放光彩
????應該說,下游紡企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棉花“直補”政策。河北石家莊某紡企負責人說,他們廠2014/15年度企業實現扭虧為贏,預 計今年仍然會保持較高利潤。他介紹,10月份以來,在市場上“拿”棉花的價格是12700-12800元/噸(3127級),到廠價格也在13000元 /噸上下。而紗線銷售以普梳32支為例,價格普遍在20000-20200元/噸,利潤相對可觀。 “現在內外紗線價格相差無幾,相比之下,大家更愿意使用國產紗。”一位棉紡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本年度以來,紗線銷售已不似去年那般冷清,基本能夠維持隨 產隨銷。
????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的反映,紡企壓力仍然較大。其一,融資難;其二,上游棉花質量不佳,尤其纖維長度、馬值難達標,生產高支紗仍需進口優 質外棉;其三,下游坯布、服裝行情仍然低迷,這都為企業發展帶來壓力。 “方向還是對了,要堅持目標價格政策。”一位市場人士表示。這樣堅持下去,棉紡一定會迎來“第二春”。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