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提到這個話題,有些沉重,畢竟截至5月底疆內仍有很大一部分
一、棉花現貨價格同2015年新疆棉花直補目價格的差價太大,收購或異常艱難。2015年新疆棉直補目標價格19100元/噸,較2014年下調700元/噸,相當于落實到農民身上的收益減少700元/噸(2015/16年度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突破19100元/噸幾乎是天方夜譚)。而市場上關于拋儲的消息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近,大量的外棉堆積在港口虎視眈眈,6-8月份國內棉價上漲解套的希望正一點一點的破滅,13000-13500元/噸的現貨價格如何同2015/16年度收購市場銜接?5.0-5.5元/公斤的價格能收上來
二、棉花收上來,2015/16年度能掙錢嗎?恐怕風險又要比機會大得多,整個年度都要為還銀行貸款和解套費神費心。筆者認為,下一個年度能否出現盈利的三個因素包括(不討論經濟因素):其一是外紗大量進口對中國棉花消費的沖擊相當嚴重。從目前各方的調研看,中國40S及以下棉紗市場已經大部淪陷,40-60S棉紗市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紗廠也步步緊逼;其二是國儲棉去庫存化是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其三是南疆阿克蘇、巴楚、庫爾勒及北疆部分棉區棉花資源同皮棉加工能力嚴重不匹配,加工能力是資源的3-4倍,因此如何規避各軋花廠搶收、抬價,皮棉成本一路上漲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三、外棉不可能“坐壁上觀”。美棉、印度棉、澳棉等依舊會湊熱鬧,紡高支紗、精梳紗對高等級棉的依賴度難以減弱。筆者認為,2015/16年度新疆棉品級、品質大幅提升的希望不大(即使天氣晴好、生長正常、水肥合適、管理到位),一方面棉花種子的研發進入瓶頸期,高衣分、高產量同低纖維長度、低斷裂比強度、高馬值間的矛盾似乎很難解決,農民同棉紡織廠、服裝廠的預期相差過大,而一個好的品種一般大約需要3-5年才能大田推廣;另一方面,國產機采棉因棉花品種雜、種植技術及其它方方面面原因導致皮棉品級、品質與澳棉、美棉、巴西棉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雖然發展機采棉的趨勢非常明確,但道路可謂“坑洼不平”,兵團以及地方政府任重道遠。
四、大量的新疆棉需要公檢和出疆銷售,皮棉成本依舊累積上漲。對于2014/15年度棉花“先入庫,后公檢”,有利于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新疆棉花產量,準確發放棉花直補和統一公檢尺度。但是對于企業而言,“快加工,快銷售”的計劃就會“泡湯”;另外,不利于內地用棉企業采購后通過汽運出疆(出疆車輛一般只能裝165-170件棉包;大中型企業大多一次性采購5個批次,裝6輛汽車運輸),在內地棉紡織企業現金流繃緊和9-12月份內地皮棉大量上市、2014/15年度外棉甩貨的前提下,新疆棉的出庫將非常艱難,軋花廠又要遭受下游棉紡廠和貸款企業的“夾板氣”。(一葉知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