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右手食指摳進塑料薄膜提前鉤好的孔內,小心翼翼把一株
夏津縣農業局統計顯示,常年種棉面積60萬畝的“銀夏津”,近幾年面臨種棉面積、效益雙降困局,今年種植面積僅有20.8萬畝,降到歷史*低點。如此形勢下如何穩定棉花生產?
緊抓國家政策,給棉農吃下定心丸
不久前,國家棉花補貼發放到位,新盛店鎮大李莊村種棉大戶李洪生憑著1000畝棉花地,順利拿到23.5萬元的補貼款。“近幾年因效益下降,很多棉田改了糧田。種棉補貼下發,讓我種棉的信心足了。”他高興地說。
縣農業局**農藝師于佃平告訴記者,去年我國棉花收購徹底市場化,棉價跌入低谷,很多棉農猶豫是否繼續種下去。為鼓勵農民種棉積*性,當年11月國家出臺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山東區域內每畝地補貼235元,夏津縣獲得5561萬元。
種棉補貼有多大效用?于佃平解釋說:“這種鼓勵是*見效的。在棉花這邊添上235元的砝碼,適合種棉地塊的農民吃了定心丸,就不會改種糧,有利于糧棉和諧發展。”
創新種棉技術,提高畝均收益
“在棉花種植技術創新方面,我們承擔的國家、省、市項目達10個,為的就是提高畝均收益。”縣農業局局長陶九禎介紹說。
高 產創建是夏津縣承擔的農業部試點項目。去年,他們在宋樓鎮、新盛店鎮選定4個萬畝片進行攻關,每個補助16萬元,重點推廣抗蟲棉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等,實現 了良種供應等“五統一”,當年萬畝示范片畝均皮棉產量達105.9公斤。今年,夏津縣繼續實施高產攻關,并推廣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及可降解地膜,進一步降 低成本。
作為全省**試點,夏津縣進行了麥棉兩熟種植試驗。他們依托外地專業育苗大 棚,將
探路全程機械化,**產業健康發展
機 械化程度低、勞動力成本高,是導致種棉收益低的主要原因。去年,夏津縣已走出了全程機械化的**步。縣供銷社在宋樓鎮租種200畝地進行試驗,采用膜上播 種等技術,從棉花播種、噴藥、化控到采摘全部實行機械化。經測算,實行機械化種植,每畝物化生產成本600元左右,比農戶種植節省40元;每畝用工4個, 比農戶管理節省17個,降低了人工成本,比傳統種植每畝增收370元。今年縣供銷社免費提供機械,引導新盛店鎮種植大戶嘗試階段機械化種棉。
??? 在夏津縣,規模化種植的新模式不斷涌現:在宋樓鎮張官屯社區,王以雙等8戶農民抱團發展,他們把98畝地集中起來,打破地壟界限成片種植,秋后按畝數分收益;在新盛店鎮大李莊村,農民李洪生今年流轉400畝土地進行棉花種植……
記 者了解到,上述新模式盡管形式不一,但操作程序基本相同:土地集中—分包管理—目標提成。以鑫秋種業農場為例,鑫秋種業有限公司建立農場,種植棉花776 畝,由場長侯東俊管理。公司負責租地費用和物化成本,根據土地質量制定畝產量標準。侯東俊把土地包干到戶,負責人工管理費用。達到標準后,他可獲40%的 分成。
今年,該縣還探索了棉花托管服務,在4個百畝示范方實行全托管理,在萬畝示范片內實行關鍵階段、關鍵技術的半托管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