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截至3月24日,內地已有河北、安徽、湖北、山東、江西、江蘇、甘肅7省發布了
對比已出臺的各省補貼細則可以發現,面積補貼標準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河北、安徽、湖北省為代表的結合植棉產量、面積進行綜合補貼,另一類是以山東、江西、江蘇省為代表的純粹按照植棉面積進行補貼(目前沒有看到甘肅省補貼細則,無法將其歸類)。
以河北省為例,補貼標準是省財政部門根據各縣的產量撥付中央補貼資金,各縣再根據當地實際植棉面積發放補貼,也可以概括成四個字“多產多補”。
另一類就是以山東等省為代表的根據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總額和省農業廳提供的全省棉花種植面積,測算出全省統一的補貼標準。簡言之就是對省內植棉者完全按照面積進行補貼,和產量無關。
兩種補貼標準究竟會有多大的差異?內地補貼細則剛公布不久,款項還未落實到棉農手里,不方便測算。不過,據已經發放補貼的新疆自治區來看,金額差異較大,一些單產高、品質好的棉田補貼可達700元/畝左右,其余均在500-550元/畝,由于自治區面積補貼標準相同,因此,這種情況完全是由產量差異引起的。同樣,河北等省份的補貼也會產生這種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一、提高棉農植棉收益,促進植棉區向優質、高產方向發展。如果在相同土地面積上產量越高,補貼越多,收益越好,棉農就愿意付出更多。如果只是按照實際植棉面積進行補貼,就有可能造成棉田疏于管理、無法出產優質棉的局面,不僅浪費了優良土地資源,而且損害了其他棉農的利益。
二、有效解決國內優質棉供不應求的問題。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09-2013年,我國棉花進口量保持在200萬噸/年以上,2011年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544萬噸/年,占當年國內棉花生產的67.8%。如果只看產量的話,2011年國家棉花產量是802.8萬噸,消費量只有790萬噸,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再比如2014年,盡管國家期末庫存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52 0173 3840.7萬噸,但在只有89.4萬噸配額的情況下,中國還是進口了155萬噸。這說明國內棉花數量與質量嚴重不匹配。一方面是國產的棉花無人問津,另一方面卻是紡織企業不得已繳納高額關稅進口棉花。如國國內棉花朝著優質高產方向進行補貼,那么棉農也一定會順勢而為。
三、為我國紡織產業向中高端方向轉型發展提供原料保障。中國有一句古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于東南亞等國紡織產業的崛起,國內紡織產業出口增速下降,尤其是在中低端產品領域,中國紡織品出口份額逐年遞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中國紡織行業已經進入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變化的周期,開始了深度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歷史新階段。國內一位紡織企業的代表也表示,目前國內紡織產業逐漸向中高端方向轉型,倘若沒有優質原料作為支撐的話,就不可能實現國內紡織產業的再次騰飛。
2014年由于內地棉補政策制定出臺時間較晚,為了維護棉農的利益,內地已有7省統一做出了按照面積進行補貼的決策。盡管如此,河北、安徽、湖北3省還是做出了一些微調,科學調配資金,*大程度上調動棉農的植棉積*性。毫無疑問,這3個省份做出了一次積*、有意義的探索,多產多補只是**步,優質優補才是今后的發展方向。至于2015年內地補貼以何方式進行,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初衷一定是要維護當地棉花產業合理、持續、健康的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