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對于2014/15年度棉花市場的走向,目前棉紡織企業、棉商和部分棉企都持悲觀態度,甚至一些機構提出2015年新疆棉難見到152 0173 3840元/噸的高點,低點卻有可能下破12000元/噸。筆者認為,2015年3月份以后國內新疆棉花價格很可能會觸底反彈,屆時國內外市場將“攜手”上漲,推動棉紗、坯布整體跟漲,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基于以下分析:
一、新疆棉相對澳棉、美棉在品質上的劣勢雖然略有上升,但在價格和供貨上的優勢也有所提高,新疆棉仍將是2014/15年度棉紡織企業用棉的“中流砥柱”。2015年1、2月份抵港的美棉數量大幅低于預期,青島、張家港等港口美棉甚至“一票難求”,但美棉16000-16400元/噸的價格也比內地庫新疆棉2129級的報價高1500元/噸以上,SM級澳棉更是高于新疆棉3000元/噸以上,如此高的價差,棉紡廠怎么紡紗也無法彌補。截至2015年1月8日,美棉簽約出口已完成87%,中國買家的簽約量約41.5萬噸,占美棉已出口量的22.57%,國家即使1-2月份下發89.4萬噸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要想大量進口美棉也要從棉商手中高價拿貨。印度棉呢?由于有大量的國儲棉封堵,加上總計89.4萬噸配額的限制,即使印度棉價再低,國內紡企采購也會掂量掂量孰輕孰重,況且印度棉還有“*低
二、2013/14、2014/15年度中國市場棉花消費能力持續下滑不容質疑,但對一些機構或投資部門提出的低于600萬甚至550萬噸的說法筆者并不輕信,中國棉紡行業像股票市場一樣從來不會缺少資金,缺的只是機會。據了解,受2014年11月-2015年1月棉價大幅下滑2500-3000元/噸的影響,很多棉紡織企業的紡紗利潤達到2000元/噸以上,每米坯布凈利潤也在0.30-0.50元。雖然棉紗、坯布成交價格隨后被動下跌,利潤受到全面壓縮,但效益仍要明顯好于2014年前兩個季度,只要棉紗、坯布有訂單便有利潤,因此筆者的看法是2014年11月-2015年1月中小紡企的開機情況不僅沒有進一步惡化反而呈現回升。中國棉紡織廠集聚在廣東、江浙、山東、河南和河北、湖北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如果中小棉紡織廠大量倒閉,那么失業、下崗的產業工人數量也將非??捎^,至少截至1月下旬前各地關于此類的報道并不多。另外,因原油大幅下跌導致滌綸短纖跌至6900元/噸左右,相當于新疆二級棉價格的一半,紡企“棄棉用滌”的比例大幅增加。眾所周知,紗廠“改棉用滌”一般設備改造需要一周至兩周,而且要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在棉紗、滌棉紗市場都不明朗的情況下,單單為了降低原料、產品庫存資金壓力而“棄棉用滌”的比例能有多少?況且從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12月我國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97.54億美元,同比增加0.17%,環比增加2.17%,而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59.2億美元,同比減少2.09%,也就是說,滌棉紗、滌棉布等混紡、化纖產品的出口并沒有顯著增長。
三、全球以及中國2015年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滑將成為各方炒作的題材,對2015/16年度高等級棉花供應和經濟回暖對棉花需求增長的擔憂加劇,一旦出現天氣狀況,棉花很可能成為大宗商品止跌反彈的“急先鋒”。據有關部門統計,2015年澳大利亞棉花種植面積減半,產量下調至40多萬噸,而美國大豆、玉米等收益明顯高于種棉,因此預計棉花種植面積也將下滑20-30%。印度賣棉難問題已非常突出,2015年農民的種植意向很不樂觀。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在全國范圍展開的棉花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5年度全國植棉意向面積5408.9萬畝,同比減少915.1萬畝,降幅14.5%。近日新疆兵團相關人士表示,2015/16年兵團棉花產量將從2014年的176萬噸調整至120萬噸左右,降幅達到31.8%,而南疆阿克蘇、喀什等地在紅棗、瓜果及玉米、小麥等作物的種植基地逐漸擴張的情況下,不適合種植棉花的棉田將得到釋放,植棉面積的下滑幅度或更大。
綜上,筆者認為,2014/15年 度,在加工能力三四倍于棉花產量,國家全面退出臨儲政策,棉紡織、服裝乃至整個行業陷入“寒冬”的市場環境下,棉花企業回歸“自立自強”、供需主導市場的 思想轉變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新疆棉花企業遭遇的挑戰、碰到的挫折只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所謂“跌不到位,漲不起來”,沒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棉花產 業也就沒有“風水輪流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