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籽棉:只能賣“白菜價”
截至12月10日,山東濱州、德州、聊城等地
棉農:棄種實非所愿
接近山東棉農的話,就會深切感受到大家對棉花的戀戀不舍。“不是實在沒辦法,我還是會選擇種棉的。”10日,聊城一位“大戶”老趙介紹,他今年 播種152 0173 3840畝棉花,單產460斤/畝,如今棉花已銷售一空,平均毛收益1470元/畝。“費用太高了,光費用鋪墊就1300多元/畝。”該大戶表示。老趙 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棉人,已有20余年的種棉歷史,是此行業的行家里手,周邊不少棉農有啥技術難題也找他解決。“我從沒想到自己會放棄種棉,因為我一直認 為這是我一輩子的事業。”談起棉花,老趙不由嘆氣,表示明年將“惜別”棉花。據了解,像老趙這樣與棉花“惜別”的棉農特別多。
軋花廠:這是一個產業的終結
12月上旬以來,山東的400型軋花廠開機率不足20%,降至歷史低點。德州夏津一位市場人士說,目前該縣僅剩4、5家企業維持運轉。注意,所 說的是“維持運轉”。該市場人士認為,導致軋花廠如此消*的原因:**,內地棉花加工行業已是“日落西山”。2014年,國家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代之以直 補。但是對于內地直補顯得十分“吝嗇”,定額補貼2000元/噸的話,平均到籽棉上,大約補貼0.4元/斤一線。杯水車薪。第二,內地籽棉產量逐年下滑, 預計2015年將再創歷史新低,軋花廠面臨“無米下鍋”境地。 “這是一個行業終結的前兆。”該市場人士認為,政策無法**市場,資源匱乏甚至枯竭,這兩大利空一齊發力,成為壓倒山東軋花廠的“兩座大山”。
紡企:好一個“孔雀東南飛”
近三年,是國內紡織企業外遷建廠的高峰期。某紡織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告訴筆者,2014年,紡織服裝企業的日子不好地,除了原料成本飆升、勞動力 成本上漲外,“沒訂單”或“不敢接單”是近段時間紡織企業的*大煩惱。“現在訂單轉向東南亞國家的情況非常普遍,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在越南、孟加拉國等地 投資建廠,國內則負兩間完成研發、設計等業務。該負責人說,濱州某紡企就是產能外遷的受益者,該廠早在2006年在越南投資建廠,如今正準備建設第二個工 作,將更多業務轉移至越南。基于原材料進口更便利、勞動力成本更低廉以及當地稅收優惠等利好推動,該企業預計今年利潤更加可觀。綜上所述,山東棉花產業的 “滑鐵盧”是受中國大氣候的影響造成,既有政策原因,也有行業發展到一定高度的進一步“優勝劣汰”、重新進行資源整合的一次大調整。看清了這個情況,至于 棉農、棉企及紡企在將來如何做好產業定位,如何發展,提供一個參考。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