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一、基本情況
東營市物價局所屬價格監測中心對棉花市場價格專項調查工作高度重視,采取走訪、座談結合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對利津、墾利兩縣8個村的40個農戶,怡 興、信義、匯豐、華杰等4家加工企業及雅美、三洋、宏遠、半球等4家紡織企業,進行了重點調研。同時與農業、商務、糧食等部門進行了座談交流。調查顯示, 今年我市主要經濟作物棉花生產情況及
(一)生產情況
近年來我市植棉面積不斷縮減,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12-2014年,全市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 258.84、204.80、152 0173 3840.80萬畝,兩年植棉面積累計減少49.47%。我市土地鹽堿化程度較高的利津縣,一直是傳統的植棉大縣,近年來植棉 面積逐年減少,2014年全縣植棉面積為80.93萬畝,同比減少160畝,三年累計降幅5.79%。其他縣區植棉面積也大幅縮減,其中,河口區同比減少 55.75%,墾利縣同比減少33.33%,廣饒縣同比減少29.78%。植棉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種棉耗費工時多,但收益低,不僅遠低于務工收入而 且低于種糧收益,棉花播種面積減少趨勢明顯;二是近年來棉花生產屢遭自然災害,嚴重打擊了農戶的植棉積*性;三是今年4月1日,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制 度,普遍預
由于今年氣候偏旱,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長,棉花品質較好,衣分通 常在38-40之間,三級棉占60%以上。相比于去年的澇災,雖然播種面積大幅下降,但我市棉花總產量仍實現了增產豐收。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全市皮 棉總產量10.56萬噸,同比增長7.76%,單產71公斤/畝,同比增長42.9%。其中,利津縣單產104.13公斤,較去年增長162.03%,墾 利縣單產87.78公斤,較去年增長285%(去年墾利縣受災嚴重,對棉花管理較為粗放)。
(二)成本收益情況
1、種植成本上升。今年我市棉花種植平均成本為805.7元/畝(包括物質與服務費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不包括家庭用工折價),同比增長 12.18%。物質與服務費用為365.30元/畝,與去年持平,其中,種子、化肥、農藥、機械作業費分別為47.3元/畝、167元/畝、74.8元 /畝、76.1元/畝。與去年相比,種子、農藥費用變化不大;機械作業費上漲8.98%,主要原因是,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機械租賃費有所上漲;化肥費 用下降4.99%,主要原因是,國際生產資料價格走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國內生產資料價格。土地成本為200元/畝,同比上漲21.21%。同城鎮建設用 地價格飆升相比,農業耕地特別是棉田價格較為低迷,這也是植棉效益低下的必然結果。雇工費用240.4元/畝,同比上漲27.86%。雇工費用上漲的主要 原因是,隨著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勞動日工價自然提高。
如果按照我市2014年執行工價60元/工日,實際用工20.1個工日(各道 工序實際投用工時的具體情況是:苗床整理2,制缽4.5,播種4,苗床管理4,大田耕翻8,移栽6.5,挖墑6,鋤草松土10,施肥4,培土壅根12,治 蟲8,整枝打頂12,理墑排水8,采摘56,整曬交售8,拔桿清田8)計算家庭用工折價,除去雇工費用,人工成本還要增加956.6元/畝。
2、收益增加。今年我市棉花單產大幅增加,但因棉價低迷,收益較去年增長明顯,但并不樂觀。畝均產值為1584.23元,同比增加24.08%,畝均收 益為778.53元,較去年的558.24元增長39.46%。如果將家庭用工折價計算在內,每畝虧損178.07元。若考慮每畝目標價格補貼收入,畝均 收益還將增加329.6元(除新疆作為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外,其他地區暫未執行)。
(三)明年種植意向
近年來糧食價格穩步上漲,而棉花價格起起落落*不穩定,今年棉價更是跌至5年來的*低谷(見表一、圖一)。
隨著糧價上漲,種糧優勢不斷凸顯。按正常年份來算,
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廣大種植戶普遍看低棉價后期走勢。因此,對明年的種植意向,大部分農戶選擇適當增加種糧面積,減少植棉面積。當前擴大的小麥種植面積,已顯現出棉花種植面積減少的趨勢。
表一 近五年棉花、玉米、小麥收購期平均價格表
年份???? 類別?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棉花收購價 (元/斤) | 5.60 | 3.50 | 4.00 | 4.40 | 3.10 |
玉米收購價 (元/斤) | 0.97 | 1.14 | 1.05 | 1.05 | 1.12 |
小麥收購價 (元/斤) | 1.06 | 1.07 | 1.04 | 1.2 | 1.24 |
?
二、價格及收購情況
(一)價格情況
今年9月份新籽棉上市收購開秤價格3.5元/斤,與去年4.5元/斤相比下跌22.22%。后期價格持續下滑,11月份價格降至3.0-3.1元/斤, 與開秤價格相比回落14.29%。其中,400型皮棉(三級)價格在14000元/噸左右,200型
(二)企業購銷、收益情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今年棉花加工企業收購棉花數量明顯減少。以我市匯豐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為例,截至11月底,該企業共收購棉花200萬斤,與去年同期的300萬斤相比減少了1/3。
據棉企反映,受國際經濟不景氣,及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影響,今年棉紗價格持續下跌,皮棉銷售遲緩,我市絕大部分棉企都處在虧損邊緣。從銷售收入來看,三級 皮棉目前市場價在13400元/噸,但銷售總成本已經達到13700元/噸,每噸虧損300元。去年同期,三級皮棉市場價和成本費用基本保持在18400 元/噸和18600元/噸,每噸虧損200元。
調查來看,今年部分加工企業資金短缺,資金缺口較大,融資壓力巨大。多數企業屬于民間自籌借貸,貸款利率較高,*高月利息達到2分,較高的利息支付擠占了生產利潤,能夠賺出貸款利息成為棉花企業的生產期望。
(三)棉價后市分析
1、棉價走勢預期
今年國家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不論是棉農、收購商還是棉紡企業,都預計國內棉價仍將保持低位運行,上漲空間有限。
棉農綜合認為,目前棉花價格與棉農的心理預期差之甚遠,惜售心理嚴重。棉農對目前國家實行的目標價格管理政策知之甚少,對于國家下一步出臺相關政策仍有期待,因此存棉不賣。
加工企業認為,今年國內棉價已經“一落千丈”,隨著新棉規模上市,供給的快速增加,棉價后期仍會呈現下行趨勢。
2、從國際方面看
部分國家棉花種植面積增加,全球棉花庫存偏高,隨著棉花規模上市,國際棉價出現下跌。同時,國外棉價低于國內棉價,外棉占有價格優勢(見圖二),紡織企業更青睞質量好價格低的外棉。短期內,棉花供應過剩的格局難以扭轉,預計棉價低迷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圖二 進口棉花價格指數與國內棉花價格指數的比較
?
3、從國內市場來看
10-11月,全國紡紗量連續兩個月下跌,冀魯豫市場的紗線價格保持振蕩調整格局,以減少庫存為主,開機率依舊不飽和,下游企業對棉花需求不足,國內棉 市掀起一波降價風潮。山東省大型紡企先后下調皮棉到廠價,11月底3128級皮棉價格已跌至152 0173 384000元/噸,較上周下跌400元/噸。新疆站臺提貨價目 前在14200-14400元/噸(11月底價格),運至山東、河北的成本價在14700-14900元/噸,較上周下跌200元/噸,成交清淡。期貨市 場方面,近期
近期棉價大跌的主要原因:
一是供應增加。11月中旬以來,新疆手摘棉、機采棉集中上市。截至11月25日新疆地區棉花加工已完成263余萬噸,入庫239.9萬噸,已接近總產量 的66%(總產以400萬噸計算)。如果加上200型企業、非“目標價格試點改革”企業、紡企加工廠生產的棉花,預計新疆棉花至少已加工完成300萬噸。
二是產量和消費量不平衡。三年收儲時期,加工的棉花絕大部分進入國儲庫。若按600萬噸的產量,60萬噸的月消費量來計算,12月底后將有420萬噸變 成社會庫存,由紡企、棉企、棉商共同分擔。但由于資金及經營情況方面的壓力,多數紡企堅持隨用隨買,所以,大部分庫存壓力將集中到軋花廠及棉商。尤其是進 入11月中下旬,棉花加工量明顯高于銷售量,軋花廠庫存壓力持續增長。
三是棉花質量不盡人意。國內棉混等混級及三絲問題嚴重,多地棉花顏色、纖維長度、馬值等指標不達標。
目前我市除有資質證和400型打包機的棉廠,收購少量國儲棉外,絕大多數加工企業收購進度較慢。大量新棉上市集中在11-12月,屆時棉花收購價格下跌,將對1月價格形成壓制。
綜上所述,目前我市棉花價格已處于歷史低位,預計11月底至2015年1月上旬棉價將呈現振蕩探底態勢運行。但棉價繼續深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 因:一是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比去年下降8.7%,全年棉花產量比上年有所減少;二是企業挺價,國內一些大型棉商、軋花廠表示將堅持棉花 報價不變,給市場帶來些許支撐。
今年國家取消收儲政策,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除新疆試點外,國家今年還將對山東等9省棉花 生產者給予定額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噸皮棉2000元。加上補貼,一噸皮棉的價格在16000元左右,折合籽棉價格為3.68元左右,目前補貼政策已經明 確,農戶應該可以放心售棉,減少市場觀望情緒。
三、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的影響
今年是國家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的**年,現在看來*明顯的影響:一是棉價持續下跌,棉農收益大減;二是取消政府干預,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這項政策的出臺,雖然是把價格調節機制推向了市場,減少了政府干預,但是目前看來,棉農還難以從這項政策中得到實惠。
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棉紡織企業應該是*直接的受益方。由于今年棉價持續下跌,紡織企業生產成本得以回落。從我市宏遠紡織有限公司反映的數據來看,棉花 收購價格較去年下降2成左右。而從加工企業和棉農的角度來說,取消臨時收儲也就是說棉價沒有了底線,本身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棉花就沒有價格優勢,因此出 現了當前“加工企業收購量少,棉農不舍得賣”的尷尬局面。目前,國家只在新疆進行棉花補貼試點,其他省份還未全面推開,目前的棉價走勢和國家政策嚴重打擊 了棉農的種植積*性。
但是,從長遠來看,該措施前景良好。有利于完善棉花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從而恢復市場活力,提升國內棉花的競爭力。但是,與此同時,也要通過政策工具保護農民收益,促進農業生產。
四、相關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棉花進口配額發放機制,在統籌考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情況下,安排好年度棉花進口總量和進口配額,完善配額操作辦法,確保配額發放公平 公正;加大對棉農的植棉補貼力度,提高棉農的種棉積*性,穩定種植面積,保障市場供應;建立棉花穩定發展長效機制,研究糧棉關系及農業結構調整問題,提出 促進棉花生產穩定發展的思路和對策,構建棉花穩定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二是大力推廣棉花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種植用工多、機械化程度低 是制約當前我國棉花生產發展的主要原因。建議加大土地流轉,推進土地流轉平臺建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降低棉花生產成本,提高棉農收益;加強優質、高產、 適銷棉花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普及先進植棉技術,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提高棉花質量。
三是建立棉花價格預警預測機制,及時宣傳棉花市場調控政策,發布棉花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引導棉花經營企業、紡織企業等市場各方正確認識當前棉花市場形勢和價格走勢,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