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樹迅院士在新疆棉花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
???? “當前,新疆棉花產業科技攻關*重要的問題是要在新品種選育和建立適合高產國情的新型機采棉技術體系兩大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只有這樣才能繼續提高新疆棉花的競爭力,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11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喻樹迅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新疆棉花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說。
喻樹迅在中國棉花科技領域,就如同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領域一樣,都是**的權威,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棉花學會理事長。30多年來,他先后主持國家攻關棉花專題、國家棉花改良中心、863、973等16個重大科研項目,培育出12個棉花新品種,在全國主要棉區累積種植2億畝,取得社會經濟效益152 0173 3840億元。當天,他做的報告題目為《中國棉花生產形勢機遇和挑戰》。
新疆是中國*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總產從2012年后就開始占據中國的半壁江山,目前新疆棉花價格平均每噸比國際市場高2000元左右,比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分別高2400元左右。新疆棉花如何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11月23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新疆棉花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的焦點問題。
喻樹迅說,中國是世界**大棉花生產國,也是**大棉花進口國和紡織大國。新疆棉花與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偏高。近年來,我國棉花生產總成本大幅上漲,其中,人工費用占到62.44%,物化成本占24.71%,兩者高居不下,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的難度越來越大,給棉花可持續生產帶來重大影響?,F在,在新疆農田,人工采摘籽棉的拾花費為每公斤2元,而現在籽棉花實際收購價格只有每公斤6元左右,即使按國家棉花目標價格(皮棉每噸19800元)折算成籽棉為每公斤8.5元—9元,僅拾花費一項就占到棉花生產成本的20%—30%,比印巴等國高多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棉花出口大國相比,新疆棉花單產高,但機械化水平低,農戶經營規模小,因此,新疆發展機械采棉,實現全程機械化勢在必行。
喻樹迅說,棉花產業的發展是在與其他農作物的競爭中獲得的。棉花是一種很費工的農作物,隨著勞動力成本越來越貴,加之又在國際市場的沖擊下,我國棉花的比較效益現在開始走下坡路,如果不走機械化,我國棉花產業將會持續衰退。這種表現在內地老棉區很明顯。內地棉花由于不能像糧食一樣有保護價,棉花種植面積現在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天津等沿海鹽堿地上以及湖南、江西等不能種植作物的旱地上。
新疆在棉花機械化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但主要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推行,自治區地方上較少。喻樹迅說,現在,內地有棉紡企業對新疆機采棉質量有看法,認為雜質多和品質下降,這很正常。因為新疆發展機采棉也就是*近5年的事情,而美國、澳大利亞發展機采棉有100多年了。當前,新疆建立適合高產國情的新型機采棉技術體系迫在眉睫。科研人員要重點在兩方面攻關,一方面要在清花設備和技術上下功夫,降低雜質和對棉花品質的損害。另一方面,要在新品種選育上功夫,要選育高產、高品質和新品種,以降低機采的損耗。
喻樹迅說,從新疆棉花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整體考慮,他個人建議新疆棉花種植面積控制在3000萬畝比較適合。從維護國家棉花安全戰略考慮,新疆棉花發展*主要還是要持續提高單產水平?,F在新疆棉花單產高出全國平均水平56%,整體生產水平處于全國**水平,這使新疆棉花近30年來從一個小弟弟成長為全國棉花產業的龍頭大哥。但是,新疆棉花單產主是要靠技術組裝配套和棉家技術到位率來實現的,單產突破*重要的還是在新品種選育上,但在這方面,新疆*近10年來沒有多大突破,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此,必須組織人力運用生物技術等新技術來進行攻關。
*近這些年,喻樹迅也一直關注新疆棉花產業發展。新疆棉花生產現在面臨地膜污染的問題。喻樹迅正在帶領科研團隊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三師和巴州等地試驗不用地膜覆蓋種植棉花新技術,選用的品種就是超早熟品種,從今年試驗情況來看還可以。如果成功了,對新疆棉花產業綠色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