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風吹拂棉花期貨市場
根據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要求,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19800元/噸。此舉標志著實施了三年的棉花敞開收儲政策**在新疆正式結束。取消臨時收儲政策而改為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后,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
由于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大大高于此前市場預期,對之前一直在15700—16000元/噸區域徘徊的鄭棉152 0173 3840主力合約來說,由于正好趕上享受這一政策而出現報復性補漲行情。與收儲價20400元/噸相比,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要低600元/噸,這是國家愿意拿出的價格補貼。但如果棉價太低,大大低于目前國家標準級棉花拋儲競賣底價17250元/噸,則國家無法承受,還不如用20400元/噸的收儲價格收儲。因此,國家對棉價*低的容忍底線應該是在拋儲價17250元/噸下方600元,也就是16650元/噸的位置。
內外棉巨額價差的溝壑開始填平
長期以來,因國內20400元/噸畸高的收儲價,導致國內外同級別棉花一直呈現4000—5000元/噸的巨額價差。但在年初國家將取消收儲政策的預期下,鄭棉遠期合約152 0173 3840掛牌當天開盤價僅16150元/噸,遠低于當時近月合約19000—20000元/噸的期價水平,再加上一季度鄭棉152 0173 3840合約一直處于下跌之中,不到16000元/噸的價格與一季度持續上漲的美棉價差逐漸靠攏。
截至4月14日,中國棉花進口指數收于95.45美分/磅,折滑準稅約為15970元/噸,與同級國產棉152 0173 3840合約期貨收盤價16140元/噸十分吻合。這是棉花市場長期以來所沒有的現象。如果再加上港口費用等雜費,進口美棉的成本甚至將略高于在期貨市場購買的成本。因此,16000元/噸以下的鄭棉期價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拋儲政策的調整意味深長
從去年11月28日開始的新一輪儲備棉投放目前正在持續進行中,拋儲將持續到今年8月底。分析本次拋儲的進程可以發現一個積*的現象,那就是近期拋儲政策的調整有利于加快棉花的去庫存進程。在此輪儲備棉投放初期至3月底前,國家規定的標準級棉競拍底價為18000元/噸,并且不搭售進口棉配額,導致競拍缺乏吸引力。
隨后國家調整拋儲政策,決定自4月1日起標準級棉競賣底價由18000元/噸調整為17250元/噸,并且實行國產棉與儲備進口棉按3:1的比例捆綁搭配銷售,還取消了紡織企業購買儲備棉的數量限制,取消了為防止“轉圈棉”對新申請競拍的紡織企業需繳納50萬元保證金的要求。這一系列的利好措施大大提高了拋儲棉的成交數量。政策調整前的11月28日—3月31日共83個交易日,儲備棉投放累計成交總量71.774萬噸,日均成交僅0.865萬噸。調整政策后的4月1日—8日僅5個交易日,儲備棉累計成交總量21.457萬噸,日均成交4.291萬噸,增幅近5倍。可以看見新拋儲政策的效果。
拋儲意味著去庫存,在任何情況下,開始去庫存化都是一種利多的起點,一旦有去庫存的措施出臺,期價就大漲。不僅馬來西亞棕櫚油是如此,就連黃金期價也是在美聯儲1月正式實施QE3看似利空的舉動后才開始大漲的。總之,一系列的利好顯示長期籠罩在國內棉花市場上利空的基本面因素,正在悄然發生著質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