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語:2013年對于紡織業來說是形勢嚴峻的一年,在長期高棉價差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型紡織企業面臨倒閉;大量的進口紗不斷涌入中國市場,讓外商獲得無 數商機;為了降低成本,越來越多有實力的紡企走出**。2014年對于紡織企業是關鍵的一年,“后收儲時代”即將來臨;棉花直補政策開始試點運行;去棉花 庫存成為國儲主要任務。針對以上現象,本網特約江西金源紡織有限公司供應部經理劉一銘從自身企業運營角度進行解析。約稿內容如下:
????
????一、 回顧2013年紡織業。
????原料采購:國家以152 0173 3840元/噸的價格,以3:1的形式搭配進口棉配額共計成交儲備棉372萬噸,同時進口棉市場約有 390萬噸棉花供應,這些原料成為市場的供應主旋律。中國的紡織企業以18500元/噸左右的棉花成本在與其它國家紡織企業12000-13000元/噸 的棉花成本做競爭,這導致國內大量的以中低端產品為主的紡織企業停產倒閉,而中國的棉花需求從頂峰的1100萬噸回落至現有的800萬噸不到,這當中的 400萬噸棉花缺口一部分是由于企業停產倒閉,一部分是由于原料的轉移(轉至滌綸短纖與粘膠短纖)。而中國整體紡織業除少數大型紡織企業利潤尚可,其它不 論是以棉花為原料背景或者是以全世界*低價格的滌綸短纖與粘膠短纖為原料背景的企業都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
????進口紗市場:中國的進口棉紗以每年接近60%的增幅在增加,2013年的紗線進口達到了200萬噸左右。
????2011-2013年的收儲時代:在收儲前,全世界的紡織產業一直以中國為核心。在2011-2013年之間,國家以 19800-20400元/噸的價格無限量收購中國國內的大量棉花,導致國內的紡織企業在用棉成本上大幅高于國外,內外價差大的背景下,很多商人以及其他 資金開始關注外棉在國內的銷售機會,然后通過配額或者40%全額通關來實現利潤。
????在國家的收儲行為后,中國的棉花價格大幅高于國外,那么整個棉花市場就分為兩個結構,一個是世界的棉花市場價格,一個是中國的棉花市場價 格。從而給整個資本市場打開了兩個相同商品不同市場結構下的套利機會,但是為了抵擋國外棉花對國內棉花的價格沖擊,國家以配額政策來限制棉花的進口數量, 于是,就促使了國外一部分有足夠勞動力的國家大量的投產紡織廠,這些廠家利用價格低廉的棉花與勞動力生產出來紗線然后出口到中國,很大一部分截流了中國在 國際市場上的低端產品的訂單,成功的獲取了大量的利潤和把握住了大量的產業機會,從而實現了資本產業化的產業套利行為,而中國的紡織企業卻成了這種局面的 犧牲品,大量的停產倒閉,全世界的紡織格局也因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之前的中國壟斷的環境到現在以整個東南亞包括中國在內所形成的新的紡織圈。
????紡織企業在2013年所面臨的另外一個困境是紡織廠生產能力大量的萎縮,紗錠大量的減少,而上游企業中的聚酯短纖廠與粘膠人造棉生產企業 卻大肆擴張,產量的大量釋放直接導致了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紡織企業的短纖紗與黏膠紗產品整年都受困于原料的疲軟而萎靡不振。究其根本,這種困境與國家的 棉花收儲政策有著相當大的相關性,棉花、短纖、黏膠這三個品種都是以紡織紗錠為生產背景的,在工業性上存在直接競爭,此消彼長的關系,而內外價差大的只有 棉花品種,所以就形成了國內大量的紡織紗錠外流,而外流的紡織紗錠只會選擇一種原料,就是棉花,這間接的導致其他兩種紡織原料大量的產能過剩。
????小述:2013對于我們企業來說整體是樂觀向上的,由于棉花價格的穩定不跌,我們的混紡類、純棉類制品利潤穩定,風險可控。因為政策是公平的,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因此,國家政策讓3萬多的棉價在2萬一下平穩過渡是平衡多方面的利益的共贏。
????二、 展望2014年的紡織業。
????14年對于紡織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國內的紡織企業將迎來關鍵的“后收儲時代”。在2014年9月后,國家收儲政策結束,棉價如 果能如預期一樣回歸市場,由市場來決定棉花的價格,那么這對紡織業的影響是世界性的。如果中國的棉價回歸到與全球棉價合理的價差范圍內,中國的棉紗進口通 道將由市場來關閉,同時經過這幾年國外大量投放的紡織產能,大量落地的工廠,他們所要考慮的是他們的競爭優勢在哪里?當外流的紡織企業做棉花已經沒有很大 的價格優勢的時候,他們還要面臨中國黏膠與短纖全球*低價的成本優勢,或許他們會尋求原料多元化,就像中國十幾年前的紡織原料結構多元化的情況一樣(這個 也是滌綸短纖與人造棉生產企業的一個機遇)。
????中國的產業配套完整度是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整個產業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對接的成本要比國外低廉很多,這塊成本幾乎能抵消國內這幾年大幅 上漲的人工工資以及水電費。國外的紡織業在無完整產業鏈的情況下,面對中國的競爭肯定是非常被動的,但這樣或許也會加速他們整個產業的配套建設,來消化他 們的上游產能。在東南亞其它國家紡織產業鏈建設的時間里,中國的紡織企業或許還能迎來一個春天,但這也許將是中國紡織業*后的晚餐。在全球的紡織板塊歷史 性的遷移完成之時,紡織業對于中國來說,也將進入一個完全由技術力量主導的產業,意味著沒有技術競爭力的企業將全部被淘汰。(中國現在的勞動力,水電成本 已經大幅高于國外,之所以還能具備競爭力的優勢就在于產業的整合度高,當這塊優勢消失后,中國的紡織產業在全世界來說已經意義不大。)
????從棉花的角度來看,后收儲時代來臨時,當國外的紡織企業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調整自身的產品競爭力的時候,他們*大的需求是更低的棉 價,遠遠比中國要低的棉價才能讓他們繼續生存,也就是說在中國收儲結束后,如果棉價回歸市場,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壓制全世界的棉花價格一路走低,形成 一個惡性循環。
????三、 2014年公司棉花原料采購計劃。
????1. 深入解讀國家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跟蹤好國家具體棉花政策的實施步驟,在政策大局下做采購布局;
????2. 根據當前的棉花政策,截止到8月底18000元/噸停止拋儲,我們采取的策略是:積*購買適合我們配棉的優質儲備,盡量比同行業多些庫存布局,難免出現在某個時期出現同行集中搶購的現象;
????3. 關注人民幣通關的進口棉資源,以拋儲價為參考購買適合自己的用棉,在2014年9月份至少要配夠40天以上庫存;理由是:我們主要用的新疆棉在當時發運集 中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延遲到廠現象,國家不收儲并不意味著市場價就一定要馬上靠攏12000-13000元/噸的進口棉價格,內外棉價差縮小是漸漸式的不 會是跳崖式的,需要一個過程,國家在下半年的配額肯定會從緊,從而達到平穩過渡。因此,在2014年后期我們會保持平穩過渡的心態,不恐慌,不緊張按平衡 心態購買資源,以套保的形式盡量降低敞口來抵御風險。
????希望在國家以市場為主導的政策方針下,紡織企業能夠在新的一年里發揮市場的優勢,去把握即將到來的市場給予的機會。能更好,更理性的去分析市場,才能更好的規避一些風險。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