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然而,競買棉花的棉紡企業并不認為因此撿到“便宜”。山東夏津棉花企業人士表示,棉農將主要從拋售中受益,對于貿易商、倉儲庫而言,由于棉紡企 業受制于進口配額制度,拿不到配額的企業只能購買國儲棉,而國家連續3年托市收購,內外價差近每噸5000元。在原材料持續高價的情況下,國內棉紡產業飽 受外部市場沖擊,多處于微利或虧損邊緣。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家將在明年取消棉花收儲政策,嘗試棉花直補政策,先期選擇新疆與部分內地城市進行試點。
棉企正值“饑餓時刻”
傳聞已久的國儲棉拋售政策11月27日公布,儲備棉投放從11月28日至明年8月31日止,不搭售進口配額,拋儲底價為標準級每噸152 0173 3840元。今年1月至7月先行出售2011年度棉花,公檢按原國標,其他則按新國標執行,投放對象限定為紡織用棉企業。
“以前是在七八月份棉花青黃不接的時候投放,現在棉花正值收購加工旺季,基本上50%棉花被收購,國家只有拋儲。”河南中方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麥會表示,目前棉紗廠庫存不大,但因為現貨價格較高,多數紗廠都不購買市場新棉。
儲備棉投放首日,計劃掛牌出庫銷售24353.6834噸,實際成交12311.5538噸,成交率50.55%,其中國產棉成交 9293.7878噸;進口棉成交3017.766噸。市場人士分析,成交率較低是由于目前紗廠進入競買系統較少,且拋儲的多為內地棉,紗廠不愿意收購。 如果后期內地棉減少,新疆棉一旦進入市場,成交比例一定會達到80%以上。
“敞開投放一直到2014年8月底,意思是讓紗廠不要慌,只要有需求,國儲棉就會拋售。”劉麥會說,目前國內的儲備棉量應該在800萬噸左右,國內紗廠現在一年能消化700-800萬噸,三年前高峰時期是1000萬噸。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用棉企業普遍反映,目前企業的庫存比較緊張,而國家似乎有意增加用棉企業的“饑餓感”:“今年1到7月國儲棉也有拋售,但只是拋售到企業到9月用量,后面就沒有再拋售,考慮到現在新棉價格比較高,企業目前都在清空庫存等待國棉拋出。”
但“饑餓”的市場對國儲棉拋售還是有選擇地吸收。在兩天的競拍時間里,近40%的標的流拍。流拍標的主要是內地產棉,而新疆棉的成交率比較高,進口棉的成交率也很高。在競拍開始的兩天內,國儲棉投放的進口棉幾乎全部成交。
市場人士分析,本次拋售在短期內將有一定限制,“因為考慮到這次拋售的是2011年的棉花,需要紡織企業將它消耗掉,國家會控制總量,然后讓紡 織企業去競爭。”另據用棉企業反映,已經接到具體通知要求參與國儲棉競拍的企業開出的競拍額度以到明年3月31日的用量為準,本次國儲棉拋售將會分兩輪進 行。
在11月28日開始競拍后,28、29日兩天競拍成交率在60%左右,而且還有更多企業正在排隊等待中國棉紡織協會對其競拍資格審查,“28日經過審查獲準進入的企業只有100多家,11月29日已經增至240多家”。
市場處于拐點階段
從2011年開始,為穩定棉花生產者、經營者和用棉企業的市場預期,在保護棉農利益,保證市場供應等出發點的指引下,國家連續實施三年棉花收儲,且收儲價格均為每噸20400元。
2013年新棉收儲已接近尾聲,市場人士介紹,今年國家收儲的量將近400萬噸,收儲三年以來,國儲棉庫中的庫存已達1000萬噸左右,連續三年每噸20400元的收儲價實際上高于市場棉花價格。
以今年新棉為例,市場價格在每噸19500元左右,但國家收儲量占到新棉產量的一半左右,且用棉企業大多認為新棉市場價過高,都在等待國儲棉的拋售,企業沒有購買新棉的積*性,目前新棉市場基本是“有價無市”,市場定價基本是收儲價主導。
市場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國家高價收儲新棉,推高新棉市場價格;另一方面是用棉企業認為新棉市場價格過高而選擇觀望等待國儲棉拋售,再加上國際市場棉花價格處于階段性低點,與國內外棉花市場價價差近5000元/噸,目前國內的棉花市場處于拐點階段。
“以每噸20400元收購,再以*低每噸152 0173 3840元賣出,再加上保管費、存儲費、運輸費等,一噸棉花國家要賠將近2400元。”河南中方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很多用棉企業對國家虧本拋售的做法不理解。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人士稱,在目前
分析人士表示,國家棉花收儲事實上造成棉價處于不合理高位,虧本拋售已經是經濟利益的損失。而國內的高棉價事實上*終需要消費者買單,國家應該減少對棉花市場的干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