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農在采摘棉花?通訊員張磊?攝□本報記者?李棟印
?
????? 目前正值新棉上市季節,濟陽縣棉花的種植面積和價格與去年相比,均出現“雙降”的局面。其中,棉花種植面積減少了3萬多畝,平均棉價也比去年便宜了近5毛錢。受此影響,濟陽當地棉花加工點開工率也很低。
棉農說:棉價比去年同期便宜近5毛錢
???? 10月17日,記者在經三緯三路口棉花集中銷售點注意到,這里有七八戶在此銷售棉花的農戶,他們都來自回河鎮。棉農楊先生告訴記者,他種了10多年的棉花了。今年,一級
籽棉售價*高的時候是國慶節前夕,價格為6.2元一斤,而去年的價格為7元;現在一級籽棉的價格為5.8元一斤,去年這時候價格為6.2元。“霜降以后,籽棉的質量明顯下降。因此,與去年相比,今年籽棉價格下降了約5毛錢。”楊先生說。對于他的說法,記者在其他幾位棉農那里得到驗證。
???? 縣農辦:棉花種植面積減少一半多
????? 面對今年較低的棉花價格,絕大多數棉農只好等待觀望,靜觀棉花價格的變化,存在惜售心理。
??? ?新市鎮董家村棉農張圣貴告訴記者,現在不想出手,除了棉價達不到心理預期外,更重要的是種棉花的成本高。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畝產450斤棉花,按照全年每斤4.2元的價格計算,棉花畝收入為152 0173 3840元,扣除化肥、種子、地膜、農藥以及耕作費用約700元,管理及采摘雇工成本200元后,種植棉花純收入不足1000元。考慮到雇工管飯、機械維修、零星的支出款項等,實際純收入要少得多,而“種糧食又省工又省力,小麥、玉米畝產各1000斤,就兩千多塊錢,比這個要劃算”。
????濟陽縣農辦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濟陽縣的棉花種植地主要集中在仁風鎮、新市鎮和回河鎮。去年全縣的棉花種植面積為6萬畝,今年的種植面積為27500畝,減少了一半多,這主要與種植棉花收入不高有關。
???? ?加工廠:棉花加工點只有七八家開工
????? 面對低迷的棉花價格,棉花加工企業也愈加謹慎,不敢貿然收購。據調查,新市鎮總共有10多家棉花加工廠、棉花收購點,目前真正開秤收購棉花的只有3家,其中收購*多的是大莊紡聯廠,每個月的收購量也不足10萬斤,而該廠去年半個月時間就收購了100多萬斤,去年同期收購量是今年的20倍?!叭ツ赀@個時候,一個月我們就能給4家棉紡企業分別提供200噸的皮棉,而現在一個企業一年也要不了200噸?!痹搹S廠長孫士忠說。據調查,這樣的棉花收購企業在行業中算是比較不錯的了,由于利潤較少,部分棉花加工企業被迫停產、限產,甚至倒閉?!坝械脑路萏澮稽c兒,有的月份有點利潤,總的算下來就是保本?!痹撴偠渭掖迕藁ㄊ召忺c老板崔玉芳說。
????仁風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鎮與濱州市距離較近,擁有100多家棉花加工點,但目前開工的只有七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