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半個世紀前,他用信念之劍在崎嶇的生命旅途中揮斬出一片天地,贏得“
在這位中國現代棉作科學奠基人——馮澤芳去世53年前夕,記者慕名走訪了位于赤岸鎮的馮澤芳故居,卻發現這里房屋低矮老舊,搖搖欲墜,且“門前冷落車馬稀”,令人唏噓。
故居給人們留下深刻記憶
馮澤芳故居位于赤岸鎮赤岸四村。踏著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的碎石,一路向不少村民打聽故居地址,竟都遺憾地回答“不知”。輾轉走進這院落式民居建筑,只見屋內落滿塵埃,難以見到幾件像樣的家具。若不是目睹門前矗立的故居碑刻,很難斷定它就是一代“農學泰斗”馮澤芳的故居。
據了解,馮澤芳152 0173 3840年2月20日就出生這里。當時父輩雖經營一家小中藥鋪,但經濟仍然拮據。他童年在鄉下讀私塾和小學,14歲進入金華浙江省立第七中學,1917年中學畢業后,因家貧未能繼續升學而回家鄉,在私立稠南小學當教員。次年,懷抱大志的他,考入免收學膳費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農業專修科,從此一振雙翅,翱翔于祖國廣袤的棉花田,聲震國內外。
“他老人家一生回到故鄉三次,每次都匆匆作別。時間*長的一次,是其父馮漢規去世時回家辦喪事的。”馮澤芳的侄媳、今年71歲的陳愛香說,馮澤芳有三兄弟,該故居當年由馮澤芳出資、其父建造。說著,她從墻上摘下一張全家合影照,當年的馮澤芳風采照人。
在村里,一些老者說起“棉花之父”,仍津津樂道:馮澤芳十分熱愛棉花專業,克勤克儉,業內有“土包子”之稱。1930年他考取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后,挑選了國內的部分棉花種子帶到美國做栽培實驗。在康奈爾的3年,他從未去過電影院和娛樂場所,不會跳舞、唱歌、打牌、游泳、開汽車,連閑聊的時間都沒有。
馮澤芳曾經對人講:“自己有三個女兒,大女兒馮紫瑯,二女兒馮紫云,三女兒是棉花。”
各地設立專項基金紀念棉業巨擘
馮澤芳一生堅持科學,治學嚴謹,在棉花科學研究、棉種繁殖推廣和培育植棉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輝煌業績。1933年他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后任南京農學院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他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并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1997年4月中國棉花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時,中國棉花學會的會友們為捐款鑄造的馮澤芳銅像揭幕,時任棉花研究所所長的汪若海說:“至今為止,中國棉花科技界在學術與威望方面,尚未有超越馮老者,我們應該永遠紀念他。”
1999年,義烏也籌款鑄造了一尊馮澤芳銅像,并將它移入赤岸喬亭村的敦本祠。在敦本祠,記者瞻仰了馮澤芳銅像。“科技苗圃,院士搖籃”,“農學泰斗德業長存,名流風范垂芳千古”……一句句題字熠熠生輝,與馮澤芳銅像相得益彰,引人矚目。
義烏旅美園藝家王梅園女士于77歲高齡時捐款一萬美元,在赤岸小學設立“獎學金”,紀念她深深敬重的馮澤芳、孟成玉夫婦。
此外,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特設立了“馮澤芳棉花科技創新基金”。該基金發起人——棉花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喻樹迅捐出他個人獲得的“首屆中華農業英才獎”20萬元,作為基金的**筆捐資。
別讓寶貴遺產消失在風雨中
名人故居承載的歷史和文化有多重?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名人故居鐫刻著一個民族千百年的記憶,存儲著****的人文生態及國家記憶中*為深刻的人與靈魂的生命遺跡,是一個國家引以為傲的文化資本。
馮澤芳故居雖有后人居住看管,但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對此,不少人曾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如科學、規范、有序的加以保護和利用,切實改變“只保不修”的狀況;拓寬故居保護資金的渠道,鼓勵社會各界投資參與保護性開發,爭取國內外團體和個人對其保護和援助。
“在保護過程中,應去發現隱藏在故居中不為人知的珍貴細節,尋覓到故居獨特的文化價值,設法再現故居主人獨特的文化情懷,從而豐富故居的精神文化內涵,這也就容易引發人們了解故居了解名人的興趣。”記者同時也認為,建立和健全與名人故居保護工作相適應的人才隊伍,亦是加強名人故居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讓飄搖的不再飄搖。但愿,我們不再為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消失在風雨中而扼腕嘆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