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受
受傷的不僅僅是小企業,大企業也不例外。山東德州一家大型棉紗企業的李先生說,去年棉花價格一路上 漲,原材料緊張,很多江浙的紡織企業前來訂貨時都是有門檻的。比如,40支以下的棉紗,必須要達到15噸,50支的棉紗,需要達到10噸才能簽單。“今年 幾乎沒有5噸以上的單子。”
從今年5月11日起,國內棉價持續暴跌,很多服裝企業都不敢下大單了。“以前上海的內衣基本都在我 們當地下單子,十萬套的單子很多,但是現在這些企業基本上全部減半下單,有的還不到往年一半的訂單量,甚至是兩三萬套的小單子。” 荊州市銀豐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發生說,“今天一件產品進貨價格是8元,明天可能就變成7元了。”
浪莎集團總裁翁榮弟表示,“義烏企業之前是每個季度進一次原料,現在已經改為每個月進一次。”小企業更加精打細算,銀豐制衣現在是10天進一次原料。
一說起棉價,江蘇省無錫市**棉紡織廠廠長周曄珺也很感慨:“棉花原料的采購現在已經占到我們企業成本的70%。價格如此波動,我們的毛利僅為3%~4%。企業已經承受不了了,今年有些浙江紡織企業已經打算去其他國家投資了。”
國內外棉花價差拉大更是大大削弱了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去年3月,國家出臺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這一政策雖然保障了棉農利益,保持了國內棉價基本穩定,但助推國內棉價高于國際棉價。
自去年9月開始,國際市場棉花價格震蕩下跌,與國內市場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去年12月價差*大達到4000元/噸。今年5月25日,計征關稅和增值稅后,國際市場棉價低于國內市場5460元/噸。巴基斯坦的棉紗價格甚至比我國棉花價格還低。
國內棉紡企業承擔過高的原料成本,市場訂單流失,外貿出口受阻。今年中國棉花協會對17家省級骨干棉紡企業的調查顯示,前5個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紗產量同比下降1%。
“現在掙錢難,我們只能是多鋪點,多開拓南方市場。”李發生算了一筆賬,以往95公分、100公分、105公分以及110公分這四個尺寸內衣都是均價,如果銷往廣西市場,由于廣西人身材偏小,基本不需要110公分的內衣,那樣就能多掙一點兒錢。
“不一分一厘精打細算,還像以前一樣做生意的話就麻煩了,生存下去都困難。”商人骨子里的精明在這一刻顯露出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