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種植面積大、產量大,供過于求,再加上經濟不景氣,下游紡織產業步入寒冬,棉花消費減少,致使今年國際棉價大幅下降。??
??????? 沖上152 0173 3840年來價格*高位后的中國棉花,面臨著國際廉價棉花的重重包圍。在國家棉花戰略利益和紡織行業利益之間,該如何平衡?這是個問題。
???
??????? 紡織業寒冬
???
??????? 酷暑時節,卻是紡織企業的“寒冬”。
???
??????? “紡織企業的生產量調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就開工率來說,大的廠家30%-50%,一些小廠,很多都已經停工。訂單不足,市場不好,導致紡織企業生產的不足?!比f達期貨棉花研發中心總監張聞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
??????? 我國是紡織大國,紡織含服裝行業的就業人數達4000萬以上。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紡紗生產能力更是達到全球總產量的一半。而近期,中國棉花協會對17家省級骨干棉紡企業的調查顯示,2012年1-5月,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紗產量同比下降1%。
???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紡織行業從去年就開始“入冬”了。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2011年中國紡織品累計出口9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2.9%, 但增速下滑6.5個百分點。全球*大的紡織企業—魏橋紡織HK.26982011年報顯示,2011年收入152多億元,同比減少14.8%。受國際需求 市場低迷及成本因素影響,一些國際訂單開始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
???
??????? 看來,國際市場低迷和紡織企業的成本,是寒冬降臨的主要原因。而紡織企業的成本中,棉花占70%,棉花價格,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紡織企業的生死。
???
??????? 2009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一路上漲,2010年10月到2011年2月,棉花價格一度達到驚人的32000元/噸。
???
??????? 這期間棉花價格的上漲,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一方面,下游紡織行業需求旺盛,而國內產量偏低,即經濟學意義上的自然上 漲;而另一方面,則是游資的炒作。有分析者指出,當時有大量商業銀行的資金進入。由于國內棉花價格的帶動,國際價格也漲起來。
???
??????? 漲*必跌。2011年9月份到今年3月份,國家趁棉花價格下降之時進行收儲,使得2011年底至2012年3月國內標準棉價格一直穩定在19300元-19600元/噸,近期才逐漸跌至18000元/噸左右。
???
??????? 今年國際棉花價格的大幅下降,是因為全世界棉花種植面積大,產量大,供過于求,再加上世界經濟不景氣,消費不振,下游的紡織產業不景氣,棉花消費減少。
???
??????? “到今年3月底,國家以19800元/噸的價格,收了330多萬噸儲備棉,還有2009年結轉的儲備,加起來有440萬噸左右。由于儲備過大,造成了國內與國際每噸3000到5000元的差價?!睆埪劽窀嬖V時代周報記者。
???
??????? 目前澳大利亞棉花18000元/噸,印度棉花16000多元/噸,而在國內同等質量棉花要21400元/噸才能買到。
???
??????? “現在的情況是,紡織企業用國產棉肯定虧損,用國外進口棉,還能勉強維持。”張聞民強調。
???
??????? 但紡織企業必須根據配額進口棉花。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我國每年棉花進口配額為89.4萬噸,征收1%的優惠關稅;配額以外的進口棉花,征收5%-40%的滑準稅。
???
??????? 馬俊凱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中國每年消費棉花1000萬噸,生產700萬噸,平均進口量維持在每年300萬噸的水平。
??
??????? 也就是說,300萬噸的剛性需求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意味著,除去89.4萬噸的配額,每年超過200萬噸棉花剛性需求要通過繳納高昂的滑準稅來進口。
???
??????? 每年自產700萬噸,缺口300萬噸,而2011年度,國家又收儲300多萬噸,所以,現在的缺口至少有600萬噸。由于國家儲備制度的限制市場價格低的 時候收儲,托市保證價格;市場價格高的時候放量,平抑價格,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根據目前國內棉花穩定的價格趨勢,國家不可能在此時 拋售儲備;那么,解決缺口的**辦法就是加大進口。
???
???????? 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口棉花達50.2萬噸,同比增幅達246.2%;今年1-5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58萬噸,同比增長113.8%。
???
??????? 據整理的數據顯示,2011年度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的進口量大大超過往年,超過400萬噸。
???
??????? 這時,配額僅征收1%的關稅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很多棉企和貿易商都寄望于拿到更多的進口棉花配額,以擺脫困境,因為有配額的進口棉花價格很低,盈利空間大。張聞民透露,市場上的進口配額倒賣價格竟超過3000元/噸。
???
??????? 今年雖然**批棉花進口配額已經發放完畢,但數量只有100萬噸已超過89.4萬噸的標準,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而對于下一步的進口配額,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的政策還將進一步收縮。
???
??????? 權威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我國出口日本的紡織服裝產品同比增長約7%,同期,日本自越南、柬埔寨進口的同類產品同比增長卻超過40%。而且,部分品牌服裝的原產地由中國變成了越南、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周邊國家和地區。
???
???????? 現實已經敲響了警鐘—中國在原材料上的優勢已不明顯。如果想繼續搶占海外紡織品市場份額,必須另辟蹊徑,提高產品附加值,已經成為每個出口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
??????? 穩住棉花?
???
??????? 為了不重蹈大豆的覆轍—整個油料產業鏈條被外資控制,通過托市收儲,來保證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終保護整個棉花產業鏈,這是國家的良苦用心。包括征 收配額以外的滑準稅,相當于為進口棉價設置了底限,目的在于減少進口棉對國內棉花市場的沖擊,確保棉農收益。
???
??????? 馬俊凱為時代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德州地區每畝棉田的成本是480元,包括種子、農藥、化肥、澆地等不含人工,往年每畝正常出產520斤,但由于受災,2011年的棉花2011年4月種植到2011年11月采摘完畢,每畝平均產量僅為475斤。
???
???????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為保護棉農利益,國? 家敞口收儲棉花。按照國家19800元/噸皮棉的收購價格,折算后,每畝棉田的直接收益是1300元。?
??
??????? “棉花只能一年種一季,”馬俊凱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如果一畝地種上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收益是1600元左右”。顯然,種糧比種棉花的收益大。而且,種棉花比種糧食費工費時。
???
??????? “幸虧有了國家的收儲,如果沒有這種保護性收儲,棉花的價格會更低,棉花就更沒人種了。”馬俊凱說?!叭绻麤]有收儲,下滑到17000-152 0173 384000元/噸都有可能?!?/div>
???
??????? 即便如此,棉花的種植面積仍然在下降。馬俊凱介紹,山東德州2012年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30萬畝,比去年下降20%;而整個山東省則下降15%,全國范圍下降9%。
???
??????? 基于此,國家近期又出臺2012年度收儲政策,價格比2011年度提高了600元,達到每噸20400元。
???
??????? 至于收儲數量,張聞民透露,今年5月17日、18日在成都召開的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相關領導一直在強調,新年度將繼續敞開收購。
???
??????? 據報道,在上述會議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人建議放開棉花進口,多用進口棉降低成本,促進出口。實際上,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價格下降并非能擴大需求,相反會進一步抑制需求,還會帶來惡性競爭。這方面,我們一定要挺住,棉花市場就是要穩定?!?/div>
???
??????? 官方態度引發業內人士的思考。一位業內人士評論:“放開進口對刺激需求無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紡織消費低迷的癥結所在;國家會堅持之前的方針,維護市場穩定。穩定二字耐人尋味,到底要把棉價穩定在何種水平?”
???
??????? 收儲是把雙刃劍。國家棉花收儲價格政策對提高棉農種植意向、穩定國內棉花價格、避免棉花價格劇烈波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國內棉價受 收儲價的支撐難以下調,國內外棉價倒掛,造成中國棉紡織行業成本偏高,對紡織品服裝出口造成一定阻力。
???
??????? “一方面要保護棉農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保護棉紡織業的利益,這是要兼顧的。紡織行業也不容忽視:每年2000億美元的產值、4000萬的工人?!睆埪劽窀嬖V時代周報記者。
???
??????? “今年度,我國如果繼續敞開收購,640萬噸棉花,再加上現有的440萬噸儲備,這個年度將超過1000萬噸,這將對市場形成新壓力,收到這樣的巨量,下 個年度又該怎么辦?”張聞民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們要調整棉農的保護政策。是不是可以借用糧農植補的這個政策?補給棉農以后,實行棉花價格自由浮動,我 們可以和國外棉花處于一個價格水平。達到這樣效果的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觀?!?/p>
???
??????? 張聞民表示,自產量只要占到需求量1/2或者3/5,就可以保證產業安全。而2011年,棉花的消費量達到1000萬噸,我國的產量占了700萬噸,比例高達70%。
???
???????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也對媒體公開表態,當前適當增發一些棉花進口配額,國家財政適當承擔一些棉花虧損,不失為一個選擇,而*終取消棉花進口配額恐怕勢在必行。
???????????????????????????
???? http://www.szlhsb.com/news/201207/12/show_642.html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