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中棉所、國家
??? 一. 2010/11年度全國棉花產業經濟走向
??? 中國棉花生產景氣指數(CCPPI) 2010/2011年度為300,回升50點,恢復到2008/09年度水平。預測棉花產業經濟走向為“需求穩中有升,面積穩定難度加大;進口大幅增長,價格高位運行”,棉花需求“三個沒有改變”的態勢增強。分析指出,金融危機是外因,增長周期是內因,在內外兩個因素作用下,我國棉紡織業步入穩定增長周期是其主要特點。CCPPI上半年各月分別為248、242、253、241、256和245,呈波浪型走向,運行特點如下:
??? 1、棉紗產量再度回歸兩位數增長;出口回升兩位數增長,內需繼續保持旺盛態勢。上半年棉紗產量1277.9萬噸,同比增152 0173 3840.3萬噸,增幅15.8%(上半年GDP增長11.1%)。棉布產量182.2億米,同比增36.5億米,增幅25.1%。實證檢驗,我國棉紗產能基數很大且保持增長的態勢沒有改變。
??? 在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下,全球經濟進入回暖和復蘇態勢,上半年紡織服裝出口市場十分紅火,出口888.8億美元,同比增88.6億美元,增幅22.0%,高于(危機前)2008年上半年的8.8%。其中紡織品出口356.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服裝出口532.3億美元,同比增長16.0%。
??? 上半年紡織行業產銷形勢大好,1-5月紡織業實現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63.8%。1-6月服裝鞋帽、紡織品內銷增長23.8%,金額2754億元。如果下半年GDP保持8%的增長,棉紗產量8%的增長為1400萬噸,全年棉紗產量2600萬噸,按用棉比例40%測算,紡紗用棉1000萬噸的態勢沒有改變。
??? 2、進口大幅增加。上半年進口棉花154.5萬噸,同比增81萬噸,增幅110%。
??? 3、國內外價格走高,棉花市場呈現強勁的復蘇態勢。上半年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16084元/噸,同比增4130元/噸,漲幅34.5%。其中6月17896元/噸,比1月14932的*低價回升 2964元/噸,回升19.8%。上半年A指數84.7美分/磅,同比增27.3美分/磅,漲幅47.6%。滑準稅條件下國內外價差縮小至1000元 /噸。
??? 4、高產創建有利于棉花生產的穩定。今年農業部繼續在全國198個縣200個萬畝片開展棉花高產創建行動,有利于生產的穩定,各地積*應對不利天氣進展良好。棉花良種補貼全覆蓋,補貼金額15元/畝,有利降低生產成本。
??? 二.2010年棉花產量展望
??? 1、中國棉花生長指數(CCGI)前中期為79,表明長勢差于去年同期兩成多。主要特點:一是晚播遲發10天以上,其中早期播種出苗很不順,苗情差異大。二是全國種植密度增加8.1%,有利以密爭早。二是前中期長勢差。5月CCGI為62,真葉數1.5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近四成。6月CCGI為85,真葉數7.7 片/株,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半。7月CCGI為90,果節數23個/株,整體苗情差于去年同期一成。三是流域間差異大。三大流域以黃河*好,西北次之,長江*差。
??? 2、前中期為偏差年景。4-7月主產區特點:一是長江經歷低溫——漬澇天氣過程,伏前桃和頭伏桃少。二是黃河經歷了低溫——高溫干旱天氣過程,針對晚播增密12.9%,有利以密爭早;自6月中旬到7月底高溫,一方面加快苗情轉化生長,病害輕,凡灌溉棉田長勢好,伏桃多,有望超高產;另一方面,局部伏蚜、紅蜘蛛危害嚴重,中部脫落多;無灌溉棉田,到7月下旬因旱開花到頂,早衰嚴重。三是西北經歷低溫——凍害——氣溫回升——高溫天氣過程。針對晚播遲發,北疆增密15.1%,雖然南疆播種期正常略晚,但因5月低溫降雪凍害遲發。5-6月低溫,7月氣溫回升,生長加快。
??? 3、前中期災害多,強度大,絕收面積大。監測結果,截止
??? 三、新棉價格展望
??? (一)上半年現金投入減少,雇工費用連續8年上漲,呈“物減工長”態勢
??? 監測結果,上半年棉花生產現金投入518.2元/畝,同比減12.2元/畝,減2.3%。其中物質費用減25.1元/畝,人工費用增12.9元/畝,兩項相抵減12.2元/畝。物質成本中因天氣不利肥料農藥等投入減少致成本下降。
??? (二)新棉售價仍有上漲空間,但不宜超過8元/千克的高位
??? 據監測,截止今年2月底,2009/10年度棉農
??? 分析新棉價格再上漲的空間有限。從性價比來看,農民籽棉售價7.6元/千克,大致符合1:8的比價,小麥售價2元/千克,對應皮棉價16000元/噸。從糧棉的競爭來看,當價格上漲到合理水平后不再是棉花競爭力的**因素。棉花管理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人工費用高漲是競爭的關鍵因素。再看化肥,監測結果,上半年物化投入減少,成本下降不支持新棉價上漲太多。從時間來看,4-7月,市場皮棉18000~19000元/噸,對應籽棉售價超過8元/千克(約 8.5元/千克),有較多的炒作因素,這一高價與棉農收益沒有關系,是非理性的價格。總體看,農民新棉售價延續上年度上漲兩成,而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
??? (三)影響新棉價格的幾個因素???
??? 1、從產量和熟性來看,減產的不確定性增加,供需缺口加大,熟性偏晚10天。中后期天氣仍將左右產量、早熟性和上市時間,因此,關鍵看天氣。
??? 2、從性價比來看,糧棉產區的糧價上漲。黃河小麥售價2.08元/千克,糧價的回升有利帶動棉價的回升。
??? 3、從期貨來看,國內外價格都上漲。鄭州CF009從1月的15888元/噸上漲到7月前的18670元/噸的高位。國際上,紐約洲際交易所10月的期貨價格從1月的73.34美分上漲到7月的79.05美分/磅,都支持新棉價格回升,這是市場對資源緊缺的反應。
??? 4、從棉紡企業來看,成本增加。從第二季度開始,紡織企業工資上漲15%~20%,生產成本上漲5%;年初以來皮棉上漲三成多,生產成本增加。6月,衣著類工業品出廠價上漲1.9%,銷售價則下降1%。
??? 5、從出口來看,下半年大多持不容樂觀的看法。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歐盟等失業率高,消費疲軟增強;經濟復蘇脆弱,不確定性加劇。加上人民幣匯率與出口退稅都將影響出口。
??? 四.未雨綢繆,研究出臺指導價等調控措施,積*防范市場風險
??? 1、加強市場調控,力爭實現“三個力保”,即:力保新棉市場穩定,力保價格相對合理,力保棉農增收,這是后危機時代我國棉花市場調控的主要目標。
??? 2、盡早出臺收購指導價。“高價棉”不一定惠農,“棉貴則傷工”。為了防范風險,避免搶購、囤積與惜售,從糧棉、肥棉性價比與國際市場等層面觀察分析判斷,建議328級籽棉收購價7.6元/千克作為國家指導價。
??? 3、積*防范市場風險,特別注意市場炒作,防范大量游資進入棉花收購,擾亂市場。
??? 4、看好**,追加配額的關稅稅率不能降低到5%。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