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到底誰是棉價高漲受益者?棉農,棉紗企業,還是投資者?自治區一位研究新疆經濟多年的專家表示,從表面上來看,新疆棉農今年獲利不少,但是這種虛高的棉價存在著*高的風險。
新疆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科骨干帶頭人劉維忠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樣的虛高價格面前,沒有*終的勝利者。它帶來的市場風險任何一方都無法承受。無法消化和順利傳導的
劉維忠所說的賣棉難,是指2003年秋,為搶奪資源新疆各地外來的收購企業和棉販競相抬價,爭奪相對有限的棉花資源。棉花收購價一度被炒到了每公斤10元。因擔心后期沒有棉花可收,當地的企業只好咬著牙跟著“出牌”。然而,僅僅3個月后,國內棉花價格急劇下跌,主營棉花的企業因此普遍虧損,眾多在新疆投資建廠的溫州棉商也未能幸免,大多資金被困。此后3年,新疆乃至全國其他棉區棉花“賣難”困境頻現,整個產業遭受重創。
根據資料記載,2008年新疆產棉300多萬噸,其中本地自用棉僅僅40萬噸,有超過260萬噸棉花需要外運銷售。根據自治區發改委發布的數據,在2007棉花年度末(2008年7月),新疆就有172萬噸棉花壓庫滯銷。2009年,棉花種植面積大幅縮水,2009年秋天,棉價再次上漲,從5元漲到7元多。而根據上一年的市場來選擇種植棉花的農民往往被飄忽不定的價格搞的措手不及,從而導致棉農種棉的積*性下降,其后果就是棉花種植面積進一步下降,棉價進入惡性循環。
針對游資炒作的危害,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國內棉紡企業尚未完全走出經營谷底、國外紡織品和衣帽需求尚未完全恢復之際,區外資金進入新疆棉花市場,使得棉花收購主體競爭加劇,
更多的人將希望寄托于儲備棉。希望國家盡快完善現有的收儲機制,實行更加靈活的儲備方式,甚至可以考慮把國外棉花也納入我國的收儲范圍。當國際棉價低于國內棉價時,由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從國際市場“適時、適量”采購棉花,以保障在需要調控時國家手中有充足的棉花資源進行“定時、定向”拋儲。
2009年,大蒜瘋了,新疆不是大蒜的主產區。2010年,綠豆瘋了,新疆依舊不是主產區。如果棉花瘋了,作為新疆“一黑一白”的兩大支柱產業之一,我們該如何面對?
棉農柴志剛想明年再承包200畝棉花,但是現在土地承包價格已經突破350元每畝,200畝的土地承包費在8萬元左右,如果加上其他成本,每畝棉花的成本將超過1500元。如果明年棉花的價格還能繼續高價運行,那么還有賺頭,如果下跌,那一年就白辛苦了。
在新疆,像柴志剛一樣迷茫的農民不在少數,他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也希望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