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 棉價瘋了。這是近一段時期來,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為關注、討論得*多的一個話題。
飆升的數據擺在人們面前。國內三級棉價由2009年初期的12977元/噸,躍升至25319元/噸(截至10月22日),上漲幅度達95%。
業內人士判斷,這一高度不僅突破了2003年的高點,也創出了自152 0173 384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瘋狂的棉價,在棉紗、坯布、面料、服裝制造等產業鏈條上引起了連鎖反應……
以高附加值解除原料“緊箍咒”
游資炒作只是放大了需求,并不是棉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
?
供需失衡致棉價大漲
在孫淮濱看來,此次棉價高位運行,總的原因還是在于供需失衡。
從需求來看,隨著國內外經濟的復蘇,今年我國內外需市場都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8月,服裝出口802.9億美元,增長 19%;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495.1億美元,增長32.3%。從內需市場來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1~9月份,國內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4000億元,同比增長24.0%。內外需市場的好轉,紡服企業訂單回升,帶動了
另外,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金對于房地產的炒作,使得國內游資轉而炒作實物,比如綠豆、棉花等,正是這種社會資金的進入從而拉動了需求上漲。
“不過,游資的炒作只是放大了需求,并不是棉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孫淮濱提醒。
“再從心理因素講,棉花漲價使得一些企業為了增加儲備,大量吃進,以便在更好
那么供給方面又存在怎樣的因素呢?
孫淮濱分析,囿于棉花播種面積的減少以及氣候影響,棉花產量比去年有所降低,再加上新棉上市推遲也推高了棉花的價格。對于國際市場而言,棉花的產量和庫存都在下降;而印度作為較大的產棉國,控制棉花出口,減少了
“國儲拋了100萬噸棉花,再加上進口的棉花,這樣仍不能有效對稱需求。”孫淮濱補充道。
棉價飆升對紡織服裝行業到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對此,孫淮濱表示,棉花的漲價帶動了棉紗的上漲,這使得棉紡織企業靠棉紗掙了較多利潤。比如,1~8月紡服行業利潤的32%是來自于棉紡織行業。即棉價上漲對于上游行業還沒有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
不過,越往下游走,比如織造、印染、服裝等,雖然各環節也有不同程度提價,但并沒有棉花、棉紗那么高。“也就是說,原料的成本傳遞顯得比較困難,因為越往下游走,原料所占的成本比重越低。因此在原料高價的背景下,企業分化的速度可能會加劇。有錢買原料或者提前做儲備的企業就能夠維持;相反,日子就比較難過。”
?
?
提高附加值是根本出路
如此之高的棉價對于對紡織服裝行業而言,無疑是弊大于利。因此,行業理性而務實地進行應對,才是“高棉價”背后更為核心的問題。
孫淮濱指出,在需求方面,對于棉紡織行業的投資要有理性選擇,不能片面強調企業自身的需求;否則,將加大產能的擴張,無形中放大對原料的需求。
從供給角度,孫淮濱也給出了相關分析。
一是增加種植面積,但是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多年以來,糧棉爭地的矛盾比較突出。
二是提高單位產量靠科技投入。雖然行業一直在努力,但也并不是輕松的事。
三是增加儲備。
四是在進口方面,孫淮濱希望國家亦能有所放開。
另外,孫淮濱特別針對紡織服裝行業提出了建議。他認為行業要加強替代性原材料的開發,即關鍵要能夠多增加一些非棉纖維、超仿真纖維、超紡棉纖維,而這也是行業科技開發的一個戰略性任務。
“除了增加替代性原材料的開發外,抵御原材料價格上漲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途徑,即提高產品附加值。”孫淮濱同時表示,如果能夠用設計、品牌、渠道等這些原材料之外的投入來構成附加值的結構,從而得到市場的認可,賣出好價錢,這樣就能夠消化原料成本或者其他要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孫淮濱看來,循環經濟也是一個增加纖維的途徑。具體來說,就是棉纖維制品,包括廢舊紡織品服裝,怎么還原到纖維、還原到棉花、還原到聚酯,然后再循環利用。
一漲,
二漲,紗價攀升帶動棉價繼續沖關
三漲,全球庫存降至低谷,棉價沖擊高點
2009年以來的國內棉價走勢,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階段,籽棉沖高推動皮棉價格穩步上漲,時間為2009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由于2009年9月新疆、山東、河北等主產棉區低溫多雨,導致我國棉花大幅減產預期增強,籽棉收購價格在10月大幅攀升,給予2009年末國內棉價持續上漲的足夠動力。至年末三級棉價漲至14700元以上,而國內
2009年度籽棉收購價格節節攀升,*高收購價格達到3.6元/斤,主流收購價格達到3.4元/斤左右。從價格走勢來看,全年度棉價未有明顯下跌,這表明2009/2010年度棉花行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第二階段,政策調控對過快上漲的棉價產生抑制,時間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
由于2009年度初
在政策、基本面及調控壓力下,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期間國內現貨棉價維持平穩格局,鄭棉價格也由16600元/噸的高點回落至15200元/噸左右,接近現貨價格 。
第三階段,紗價攀升帶動棉價繼續沖關,時間為2010年3月1日至6月30日。
春節過后,受全球經濟強勢復蘇及中國加息預期落空的影響,涉棉各環節的企業開始補充因金融危機而調低的庫存,同時內需在政策刺激下明顯增長,出口持續好轉,國內紗價在春節后開始大幅攀升,并帶動棉價上漲。
雖然5月政府出臺嚴禁投機資金炒作商品的文件,并點名棉花,但針對快速上漲的棉價并無任何實質性政策出臺,棉價在強勁消費的支撐下持續上漲,企業補庫及紡織企業開工率大增支撐了國內棉價大幅上漲。截至6月末,328級現貨棉價突破18000元/噸關口,而鄭棉9月合約也達到18000元/噸以上。
第四階段,淡季需求暫時減弱,棉價進入調整格局,時間為2010年7月1日至8月30日。
7月,紡織市場進入遲來的淡季,同時由于人民幣在6月19日重啟匯改,出口壓力增加,下游需求減弱。因為紡織企業坐擁高額利潤,所以紡織企業開始讓利銷售棉紗,棉紗進入下跌趨勢。受此影響,現貨棉價也出現回落跡象。
國家自8月10日起開始拋儲60萬噸,并且在9月26日追加拋儲40萬噸。這使得2009年度末期市場資源充足,需求減弱,棉價進入弱勢格局。但總體看,調整幅度并不大。
第五階段為全球庫存降至低谷,棉價沖擊2.5萬歷史高點,時間為9月1日至今。
累計投放的100萬噸國家儲備棉也已于10月20全部拋售完畢。受供求關系和看漲心理影響,期貨、電子撮合、拋儲和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國家拋儲競價已上行至2.4萬之上,現貨三級棉價整體突破22000元,紐約期貨價格也突破1美元大關,達到近15年*高水平。
各地棉花企業開秤數量逐漸增多,籽棉收購價格明顯高與往年,搶購業已顯現,且價格由開枰3.9元/斤漲逐漸調高至5元/斤以上。按此推算,皮棉加工成本超過21500元/噸。
新棉花年度開始以來(截至9月28日),籽棉的收購價格高于去年同期60%以上,皮棉出廠價高于去年同期近70%。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棉價續漲,下游難承受》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