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也許會讓拉夏貝爾變成下一個諾奇。?
5600家全直營店的“逆襲”
?
日前,拉夏貝爾宣布將在全國所有門店實行“店鋪合伙人制度”,讓旗下每一家店鋪的員工根據店鋪業績分享公司的利潤,員工的薪酬由原來的“固定工資+傭金”調整為“直接與銷售業績掛鉤”,店員與店長共同分享店鋪的薪金總額。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稱,該制度的*大特點是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增強主動性和創造性。
?
拉夏貝爾推出“店鋪合伙人制度”被業界看作是創新之舉,但該制度的實質也被指是一種變相開放加盟的模式,對于拉夏貝爾這種頗具規模、且已上市的公司而言實際作用并不大。
?
說拉夏貝爾“頗具規模”,**不是一句虛言。據其招股書顯示,2014年上半年,拉夏貝爾在全國的門店數量達5600家,且均是直營店,而這個數字在2011年是152 0173 3840多家。2014年12月31日之前,拉夏貝爾計劃增加1200個零售網點,并于2015年、2016年各增加1500個零售網點。基于零售網點的迅速擴張,拉夏貝爾的利潤增長數字可觀,凈利潤方面,2011年收入1.23億元;2012年收入2.6億元;2013年收入4.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了83%。
?
拉夏貝爾所有零售網點均由公司控制和經營,這在服裝圈內并不多見,“拒絕”加盟商使得拉夏貝爾的“統一”管理成為現實,隨之而來的卻是庫存周轉問題。2011~2013年,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為200天左右,同樣采取直營模式的優衣庫只有83.72天。不過,全國直營連鎖門店線上線下同步上新、同步活動,同款同價,總倉、門店倉庫存共享,“一統江湖”的全直營為拉夏貝爾“一步到位”實現全渠道O2O提供了現實基礎。
?
“一步到位”的O2O
?
2014年6月,拉夏貝爾的全渠道戰略正式啟動,8月,拉夏貝爾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開業,在隨后的“雙11”大戰中,拉夏貝爾首次參加電商狂歡就創下了超過2500萬的銷售額。而與其他品牌不同,拉夏貝爾在全國的300多家門店成為電商發貨的*主要出口,占發貨總比重的70%,門店的大部分發貨在36小時內完成,被一些買家刷屏為“神一樣的速度”。
?
拉夏貝爾的電商部門可以用“不備貨、不賣貨、不發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就像其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以“無經驗、無團隊、無系統”的“遲來者”身份進入電商圈一樣,這個品牌的全渠道戰略和O2O模式總是顯得很神奇、很神秘。
?
線上的訂單在線下發貨,其實*大的問題仍是雙方的利益如何分配?這也是企業玩轉O2O的核心所在。拉夏貝爾的做法是線上線下同價,一起搞大促。電商部門不會專門備貨、也不賣貨,哪家門店配送的訂單就歸哪家門店,這一點在拉夏貝爾執行董事胡剛看來,就是把門店附近的消費者“還給”了門店,去年“雙11”,拉夏貝爾聯動線上線下一共賺了1.1億元。
?
服裝企業做電商的慣有模式是在公司總倉備貨,在“雙11”期間很容易被吐槽發貨慢、物流慢,拉夏貝爾在線下門店就近發貨的做法巧妙地提升了發貨速度,*后再打通線上線下的會員管理,這些都讓姍姍來遲的拉夏貝爾成就了“一步到位”的O2O。
?
多品牌“翻版”ZARA?
?
主打“少淑裝”的拉夏貝爾,因其平價的策略和加速開店的模式被看做是“女版”的海瀾之家,但與海瀾之家不同,拉夏貝爾共有8個子品牌,包括5個女裝品牌、2個男裝品牌和1個童裝品牌,2001年推出的LaChapelle和2003年推出的LaChapelle Sport是其主品牌。
?
目前,拉夏貝爾的多數網點多布局在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但未來在購物中心開設多品牌集成店、多層旗艦店是其主要方向。雖然LaChapelle和LaChapelle Sport依舊是店鋪數量*多的兩個子品牌,但在一些一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已經可以見到涵蓋4~5個子品牌的大型集合店。
?
一直以來,多品牌策略也被認為是國際快時尚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大利器,拉夏貝爾以ZARA為標桿,子品牌眾多,卻也被指差別不大。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就認為,“拉夏貝爾女裝當下*具備的優勢就是店多,旗下七八個品牌混雜在一起,有男裝,也有細分的女裝,但給消費者體驗差異化不大,看似集合店,實際上還是在拉夏貝爾女裝的招牌下,各個品牌只是標簽不同罷了。產品偏同質化,都市白領的體驗店鋪更多在三四線市場,而一二線店鋪偏少,這和ZARA有偏差。”
?
的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拉夏貝爾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目前在一二三線城市及其他城市的店鋪零售額占比分別為10.4%、38.1%、24.5%、27%,二三線城市及更加下沉的市場總門店數超過5000家,而一線城市只有不到600家。而隨著ZARA、H&M等“根紅苗正”的快時尚品牌進一步實現渠道下沉,拉夏貝爾迎來的將是“硬碰硬”,還是“狼來了”?
高增長VS低平效
?
2014年10月9日,拉夏貝爾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在經歷了A股上市失敗后,轉戰H股,拉夏貝爾終于上市夢圓。盡管加速擴張帶來的高增長率和市場占有率為拉夏貝爾賺足了眼球,但拉夏貝爾的IPO認購卻遭到冷遇,在港發售部分未獲足夠認購,認購份額相當于公開發售股份的95%。全直營模式所帶來的銷售、市場推廣開支長期占到總收益的五成,業界對其未來盈利能力的疑慮成為拉夏貝爾認購遇冷的主因。
?
在獲得融資后,拉夏貝爾的“野心”是在全國開上萬家門店,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拉夏貝爾的終端平效始終不高才是*考驗其管理手腕的癥結所在。程偉雄認為,拉夏貝爾在全國的5600家店,業績不到63億元,平均到每家店的業績在110萬元左右,平效低是不爭的事實。2014年上半年,拉夏貝爾的收入與凈利分別達到了35.1億元和2.26億元,年升25%和34%,但同店銷售下跌3.4%。
?
程偉雄為拉夏貝爾提出的建議是,“當下拉夏貝爾女裝理應好好梳理現已存在的幾千家店鋪,是不是都符合品牌定位的需要?渠道的擴張策略是否需要反思?看看拉夏貝爾女裝現有的產品開發能否滿足渠道需要?”
?
的確,雖然產業已經進入了溫和發展期,一切都顯得那么波瀾不驚,但在“關店潮”仍未停息,“*痛苦的時期”還未走遠的前提下,拉夏貝爾所面對二三線市場的女性消費者恰恰是變數*大的因素。拉夏貝爾在二三線市場的大面積鋪店和平價、大眾化的產品定位,為這個市場充當了多年的“時尚啟蒙老師”,在上市成功、做大O2O后,是否能離“中國版ZARA”更近一步?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