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出口產品也由*初的十幾個品種擴展到現在的面料、服裝兩大類100多個系列3000多個花色品種,出口市場分布在全球80多個國家,進出口貿易額從2000年的260萬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2億美元。?
十多年堅持探索“走出去”
?
早在2000年,為應對加入WTO后國際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突破發達國家設置的種種貿易壁壘,岱銀集團在斯里蘭卡建成了岱銀蘭卡服飾有限公司,這是山東省**家境外服裝帶料加工項目,也是當時中國在斯里蘭卡獨資建設的*大投資項目。目前,公司已擁有各類生產設備152 0173 3840臺/套,生產規模達到20條服裝生產線,年產服裝230萬件。岱銀蘭卡服飾公司安置當地就業人員1200余名,產品****出口,有力增加了當地的稅收和出口創匯,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贊揚。
?
岱銀集團在國內投資4億多元建成了具有國際**水平的德國吊掛式西服流水線,年產高檔精品西服100萬套,為實現經營方式由貼牌加工到品牌化運作,集團于2007年在美國成立貿易公司,注冊“雷諾”服裝商標,進行自主品牌直銷,目前已在美國各州建立起龐大的銷售網絡,在發展自主**出口、提高品牌附加值的道路上邁出了全新步伐。今年1~10月在美國市場實現自主品牌服裝銷售16萬余套,全年將突破20萬套。
?
近年來,歐美等國家的加工訂單不斷向印度、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轉移。經多次考察,岱銀集團在馬來西亞注冊成立了馬來西亞岱銀公司,投資1.6億美元建設20萬紗錠精梳紗項目,是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大的項目。岱銀以項目為依托,全力打造馬來西亞*大的紡織服裝工業園,帶動更多的國內紡織企業入駐發展。
?
“走出去”要注意什么?
?
談到岱銀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境外投資建廠的運作歷程,岱銀集團董事長趙煥臣說:做好風險管控非常重要。
?
一是發揮比較優勢,穩步走出去。在境外投資辦廠的風險性相對較大,在決策之前必須充分做好市場調研,反復論證分析,堅持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穩扎穩打,一定要避免盲目投資。岱銀在境外辦廠時,對自身優勢、項目類別、地區選擇、投資方式都進行了充分的分析論證,才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
二是努力適應境外國情,實行本土化經營。到國外辦企業,面臨著全新的環境,如果繼續按照在國內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來行事,很可能會到處碰壁,因此,在境外公司的生產經營中,必須要學會與當地的經濟環境、資源、文化、風俗習慣等相融合,盡量實現本土化,積*征求當地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
?
三是加強與國外企業的溝通聯系。在境外辦企業,由于距離遠,環境不同,特別是隨著其經營實力的壯大,相應決策自主權的擴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失控,需要國內企業從經營、財務以及業務等各方面加強境外企業的監控力度。
?
四是培養一支國際化人才隊伍。在境外辦廠過程中,岱銀集團深切地感受到外經貿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會外語、懂業務、通管理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在國外投資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
“走出去”能收獲什么?
?
岱銀集團走出去的戰略,凸顯了幾大收獲:
?
全球化視野的形成。通過進行跨國布局投資,使岱銀集團站在一個全新的戰略高度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運作,以全球視野考慮企業的發展空間,逐步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以立足全球的眼光重新對自身定位,突破國界的局限,確立起更加符合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的戰略目標,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
經營管理理念的提升。岱銀集團通過走出去,建立境外企業,積*與國際知名紡織服裝企業接觸,認真學習、借鑒優秀管理理念和先進管理方法,逐步實現企業管理標準化、制度化、國際化,在管理上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在業內都處于先進水平,各種棉紗、牛仔布、毛呢、服裝產品的合格率均保持****。
?
品牌意識的強化與創建。通過在境外投資建廠,改變了岱銀集團傳統的貿易增長方式,逐步實現了由OEM向OBM的轉變,經營方式由貼牌加工發展到岱銀美國貿易公司、岱銀加拿大貿易公司的品牌化運作,進行自主品牌直銷,直接介入了國外營銷網絡。品牌意識的強化和品牌戰略的實施,提高了企業在國際貿易價值鏈上占據的層次,提高了企業的利潤水平。
?
與世界知名服裝公司的合作。岱銀蘭卡服飾公司、岱銀美國貿易公司結識了多家歐美服裝客戶并與其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如美國的WOOMA公司及歐洲一些大的服裝公司。這些客戶的結識不僅為蘭卡工廠的生產經營提供了可靠的市場保證,而且使岱銀集團真正步入了歐美的服裝市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國外營銷網絡。
?
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及可持續發展。通過“走出去”,促進企業創新,企業持續不斷地在研發設計、品牌定位、高新技術專業人才引進、跨國營銷體系的建立、跨國采購的采用等方面進行創新,并爭取一切可能機會與國際知名品牌開展合作。
?
參與國際競爭信心的確立。企業“走出去”是一種進步、成熟、自信和胸懷,岱銀集團通過“走出去”,將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各環節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優化配置,逐步建立起跨國企業的發展模式,增強了企業抗擊市場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仍未結束的情況下,企業堅持積*、勇敢地“走出去”,進行國際化經營,有效地繞開了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拓展了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