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2016年度, 在國家經濟呈現下行趨勢之際,紡織行業也面臨多重壓力和困難,不過值得慶祝的是,紡織行業有4個研發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分別榮獲國家科學技術大獎。
?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
在本次獎勵大會上紡織行業的4項大獎分別是“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應器創制及熔體直紡滌綸工業絲新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支持工業互聯網的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苧麻生態高效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干法紡聚酰亞胺纖維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項目名稱: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應器創制及溶體直紡滌綸工業絲新技術
?
主要完成人(單位):陳文興(浙江理工大學)、金革(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嚴旭明(揚州惠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劉雄(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建輝(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張先明(浙江理工大學)
?
熔融縮聚制備高黏聚酯溶體是高分子工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因此全球滌綸工業絲的生產長期采用先熔融縮聚,然后固相縮聚,在熔融紡絲的三段法工藝(切片紡工藝),這種生產方式工藝流程長、設備投資大、生產能耗高。
?
當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研發高效節能的生產技術刻不容緩。幾十年來國際**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發新型臥式攪拌反應器制備工業絲級高黏聚酯溶體,但至今未能實現大規模產業化,該項目擯棄了臥式反應器的研發思路,通過創新熔融縮聚方法,發明了核心裝備和研發了全流程工藝技術,成功實現了滌綸工業絲高效、節能、短流程和柔性化生產。
?
項目新建了全球產能*大和能耗*低的年產20萬噸和30萬噸兩條溶體直紡滌綸工業絲生產線,相比切片紡生產線節省設備投資4.2億元,工藝流程縮短30小時以上。該項目達到國際**水平,是聚酯行業原創性技術突破。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項目名稱:支持工業互聯網的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朱信忠,孫平范,李立軍,呂恕,趙建民,吳啟亮,徐慧英,胡躍勇,龔小云,劉越
?
長期以來,針織橫機市場由日本島津、德國斯托爾等國外品牌壟斷,嚴重制約和阻礙了我國由針織大國向強國發展,實現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裝備國產化及自主化刻不容緩。
?
國產機型開發不僅面臨高速穩定運行、消除起底廢紗、平穩編織、精確協調控制和針織物模擬、自動識別、機聯網等重大技術難題,還必須面對國外專利技術壁壘。
?
該項目從突破國外專利技術保護和攻克行業共性關鍵重大疑難問題入手,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主要圍繞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轉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展開,攻克和掌握了自動起底編織、高品質復雜花型編織、高速編織成圈機構、針織物模擬和針織物組織自動識別、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策略技術及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集成技術,全面實現了新型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的國產化,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項目成果成功替代了進口,打破了國外同行的長期壟斷,推動了針織行業的科技進步。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項目名稱:苧麻生態高效紡織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主要完成單位:湖南華升集團公司,東華大學,湖南農業大學
?
主要完成人:程隆棣,榮金蓮,肖群鋒,李毓陵,耿灝,陳繼無,揭雨成,嚴桂香,匡穎,崔運花
?
苧麻是我國特色纖維資源,產量占世界90%以上,具有高強低伸、吸濕透氣、導濕快干的特點,具有天然防霉抑菌、抗紫外線等功能,是一種高品質天然纖維素纖維。
?
苧麻產業歷史悠久,目前面臨的發展困境是工藝流程長、勞動生產率低,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競爭嚴重。主要原因是苧麻含膠高、纖維粗、結晶度高、離散度大、造成脫膠污染大、紗線毛羽嚴重,難以生產純紡輕薄織物,面料染色牢度低、刺癢感強易褶皺,制約了苧麻產業發展。該項目在苧麻種植、脫膠、紡紗、織造、染整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發,開發了生態高效生物化學一步法脫膠技術、光潔化紡紗技術、高效織造技術、染整技術、培育了高支低膠苧麻新品種。
?
該項目技術應用單位的平均紗線單價提高了45%,面料單價提高了60%。實現了生態高效節能減排的良好效果,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大幅度提升,推動了苧麻紡織的技術進步。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項目名稱:干法聚酰亞胺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主要完成單位:東華大學、江蘇奧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張清華,王士華,詹永振,陳大俊,陶明東,郭濤,董杰,趙昕,苗嶺,陳斌
?
作為一種典型的高性能纖維,聚酰亞胺(PI)纖維不僅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而且耐熱性和耐輻射性能十分突出,使得該纖維在空間探索、高溫、放射等苛刻環境中比其他聚合物纖維具有更大的優勢,是國家亟需的材料之一。
?
PI纖維**由奧地利Lenzing公司商品化,長期處于壟斷狀態,因此實現PI纖維國產化刻不容緩。
?
目前國內外生產PI纖維均采用濕法紡絲技術路線,生產流程長、溶劑回收能耗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
為提升產品性能和生產過程的綠色化,該項目提出了適用于PI纖維干法紡絲成形的“反應紡絲”新方法,突破了纖維制備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實現了纖維制備工藝及設備的技術集成,建成了國際上首條干法PI纖維千噸級生產線。
?
與國際水平相比,該項目生產的PI纖維斷裂強度提高了10%,耐溫穩定性提高了100℃,原材料成本是前者的1/3。
?
該產品已成功用作耐高溫濾材,對治理因燃煤、水泥生產等工業所產生的PM10和PM2.5等大氣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產品還應用于消防防護服、戰術導彈內絕熱層、雷達罩、核設施防護等領域,有利地推動了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