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中國紡織行業在經過2015年整體低迷的態勢后,2016年雖然實現了平穩開局,但后期依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尋找轉型升級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前6月,中國紡織業內外市場增長動力均顯不足,中國紡織企業的經營壓力猶存。
當前中國紡織行業增長速度趨于平緩,是國內外市場需求低迷、行業競爭加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生產要素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直接結果,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紡織業之前高增長中所形成和積累的供給側、結構性以及體制性問題。目前中國紡織業正在積*破解這些發展難題,加速實現轉型升級,同時深化管理創新。
從今年3月至今,國內價格陡然爬升,期貨價飆漲近70%,市場均價每噸也增加超過3000元。成本高企,商品價格提不上來,讓很多紡織企業面臨虧本生產的局面。在棉價起伏不定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選擇以放假或關廠的形式暫停生產。
目前市場流通資源多掌握在貿易商手中,貿易商為紡織企業提供代拍、墊付資金、提貨及,紡織企業維持正常提貨,但性價比優勢不足,結構性矛盾、出庫慢等問題仍存,致使部分紡織企業處于無米下鍋的處境。
盡管國儲棉不斷出貨,但僅貿易商就拍走了45%還多的量,短期這部分儲備棉出庫意愿不強。這導致真正用棉的企業只能被動跟拍高價棉。
作為我國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出口也面臨較大壓力。
據了解,2016年1-6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1250.30億美元,同比減少2.63%,其中出口紡織物524.43億美元,同比減少0.91%;出口服裝725.88億美元,同比減少3.83%。
根據海關總署*新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約240.14億美元,同比減少5.27%,其中出口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91.18億美元,同比減少3.70%;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52 0173 3840.96億美元,同比減少6.21%。
對于出口的減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的貿易限制措施。由于我國紡織品出口量大,因而也成為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重災行業”。雖然2005-2014年十年間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比例總體上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因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造成的直接損失額一直呈加重態勢。
業界人士分析稱,目前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使得下半年紡織品出口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作為勞動力非常集中的紡織服裝行業受沖擊較大。隨著亞其他國織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訂單將逐步向著這些國家轉移,未來紡織品服裝出口縮減將成為常態。
目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有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和優厚的棉花進口政策等,導致其在歐盟、日本等地的紡織品出口成本優勢明顯,擠占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海外的市場份額;同時發達經濟體本國的經濟狀況良莠不齊,全球紡織品貿易量處于下行通道,也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形成阻礙。
除了成本增加和出口下降之外,國內市場需求低迷,產品附加值過低,技術落后,成本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紡織業的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終端需求依舊不旺,原料價格波動較大,交易成難題。如何處置大量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國家將綠色發展作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著力點之一,不僅為紡織行業今后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將是紡織行業“十三五”發展的重點。因此落實可持續發展,實施綠色制造,對紡織行業實施綠色制造、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紡織行業作為一個環境敏感型和資源依賴型的傳統制造業,與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密切相關。未來五年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工業綠色發展的攻堅階段,更是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五年。
除了要綠色發展之外,智能制造是傳統紡織行業未來轉型的必然之路,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