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2016年全球經濟開局不利,實體經濟持續疲弱,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聯儲的加息計劃受挫、歐洲央行加碼負利率與量化寬松政策、日本央行跟隨實施負利率政策。種種跡象顯示,宏觀管理者與市場之間的信任在削弱、博弈在深化,全球經濟走向新的不確定性。展望二季度,全球經濟疲軟態勢將會延續,金融市場趨向平穩,全球政策分化加劇。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日在北京發布《2016年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2016年二季度全球經濟持續疲軟的態勢難以改觀,發達國家將處于溫和復蘇態勢,發展中國家表現將更加分化。亞太新興經濟體有望維持6%以上的經濟增長,歐洲新興市場經濟將轉為正增長,拉美地區繼續深陷泥潭,中東與非洲地區的經濟有望企穩。
《報告》認為,二季度,金融市場穩定性有望增強,外匯市場將在美聯儲加息預期下調整,股票市場將小幅反彈,債券市場收益率將維持在低位,大宗商品市場震蕩筑底。未來影響全球經濟金融的四個不確定因素是:美國勞動力市場復蘇的真實性及對美聯儲利率政策的影響;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和負利率政策的效果;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與影響;新興經濟體控制信貸風險與債務危機的效果。
從2016年一季度全球經濟表現看,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落到榮枯線上,服務業PMI也大幅下滑,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報告》預計,全球GDP環比增長折年率仍維持在2.5%左右,繼續低于全球經濟的潛在產出水平。基于市場的動蕩和美國經濟的疲弱都超過預期,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團隊下調了2016年全球2016速至2.6%。
根據《報告》,二季度發達國家整體上仍然處于溫和復蘇的態勢,發展中國家表現更加分化:亞太新興經濟體整體有望維持在6%以上的增長,歐洲新興市場將轉為正增長,拉美地區繼續深陷通脹與衰退并存的困境,中東與非洲地區有望從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回升中獲益。
2016年全球貨幣政策將處于分化加劇的狀態。《報告》認為,發達國家整體上維持超級寬松的政策周期,但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的政策取向分化繼續擴大。基于美國經濟相對穩定、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回升和美國勞動力市場繼續改善,美聯儲加息進程將不會停止,但加息節奏顯著慢于2015年底的預期。歐洲央行在3月份進一步降息和擴大QE規模后,預期全年保持該政策取向不變;日本央行將進一步下調負利率水平,以對抗通縮風險和刺激脆弱的經濟狀況;英國央行全年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分化同樣存在。亞太、東歐和非洲等地區都有進一步寬松的政策空間,而拉美地區為對抗持續高企的通脹水平和遏制資本外流勢頭,仍將保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報告》提醒,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依然較大,包括由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各國貨幣政策分化,新興市場債務風險,由歐洲難民危機與英國退歐帶來的國際政治風險,以及由中東地區地緣政策角逐對國際油價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都可能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帶來新的沖擊。
此外,從發達經濟體來看,美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延續溫和增長勢頭,再度發生衰退的可能性降低,整體經濟將小幅加速。《報告》預計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年化增長率為2%左右。2015年12月以來的金融市場動蕩及外部經濟增長減速等因素干擾了美聯儲預期中的升息計劃,美聯儲放慢了升息步伐,在**季度維持利率目標不變。但鑒于經濟衰退風險下降、就業狀況改善迅速、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以及全球金融市場逐漸穩定,預計美聯儲將在第二季度提升基準利率25個基點。
2016年歐洲經濟進入復蘇的第四年,在低油價、弱匯率、負利率與量化寬松等因素共同推動下,消費成為首要引擎推動歐洲經濟溫和增長。目前,歐元區成員國復蘇國家增多:除希臘外,其他成員國經濟均保持增長或穩定,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就業溫和增長;各成員國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已取得明顯進步,但由于結構與周期性因素,各國經濟增速將存在差異。私人消費預計將成為今后幾個季度的主要動力,QE加碼帶來融資條件便利升級,歐洲投資計劃項目逐步推行,難民危機導致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這些因素將推動投資需求漸進性增長。外部因素方面,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全球貿易疲軟經濟前景依舊面臨下行風險,給歐元區經濟復蘇帶來拖累。總體而言,歐元區經濟將繼續復蘇,并基本呈現緩步遞增的態勢。
由于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持續,亞太新興經濟體的外部需求持續不振,出口下滑導致貿易失衡,經濟增長只能依賴內需,財政支出、公共投資以及家庭支出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通脹低企為各國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提供空間。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