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曾是我國紡織名城,也是西北地區*大的棉紡織基地,從西北一棉、西北二棉等企業位于市中心人民路的廠區走過,你就能體會到紡織曾經帶給咸陽的輝煌。
?
然而,由于設備落后,產品低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紡織工業支柱產業優勢地位逐漸喪失。但是咸陽紡織人并未放棄,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作為新絲綢之路**站的咸陽將紡織產業作為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力促紡企轉型升級。而占地10.83平方公里的新興紡織工業園成為咸陽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中的重要布局。
?
整合咸陽紡織資源
?
2011年4月,隨著“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的成立,承載著“整合國有紡織資源、改造提升傳統紡織產業、增強咸陽紡織在市場中競爭力”重擔的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項目開始啟動。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西部紡織產業發展的示范區、西部紡織技術研發中心、西部紡織設備制造加工基地、西部紡織服裝商貿集散和物流配送基地。同時,將位于市中心的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陜棉八廠等企業合并為咸陽紡織集團,入駐新興紡織工業園,新建廠房,更新設備,在加快技術研發投入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
?
搬進產業園區前,西北一棉、西北二棉在老廠區生產中,還有不少152 0173 3840年的老舊機器,無論是生產環境還是機器設備,都已遠遠落后行業先進水平。新興紡織工業園的建立,為老企業煥發新貌鋪好道路。如今產業園里一臺臺嶄新的機器,明亮干凈的廠區與老廠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咸陽紡織集團副總經理王志強表示,“這些設備大部分從德國進口,即使不是進口的,我們也是選用了國內的先進機器,將在未來10年保持國際國內**水平。”
?
新廠區由于機器設備的更新,自動化程度也飛速提升,王志強介紹,“搬遷后,一分廠企業萬錠用工由原來的200人減少到搬遷后的36人;紗線質量由原來的烏斯特公報50%水平,提高到現在的5%水平。搬遷入園達產達效后全員勞動生產率可從每年14萬元/人提高到每年60萬元/人。”2015年,紡織行業增速放緩,而咸陽紡織集團搬遷進園區的企業1~11月實現利潤898萬元,預計2015年能達到千萬元。
?
招商引資加快發展
?
入園紡織企業不僅是咸陽紡織集團這樣的老國企,還有陜西方圓集團杜克普服裝有限公司這樣的股份企業。作為陜西省服裝自主品牌的龍頭企業,陜西方圓集團杜克普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雯英介紹,在工業園招商引資的機遇下,將原生產線搬遷至工業園,新建成的廠房是原廠區的三倍,引進了先進的服裝設備并對現有的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從原來年產5萬件提升到年產30萬件。
?
此外,園區還幫方圓集團與香港正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擴大生產規模,預計2016年可達到年產50萬件的生產能力。
?
對此,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小建表示,由于近幾年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對紡織產業類企業來講舉步維艱,很多企業已放緩向外投資步伐,但園區招商并沒有停止。在新常態下我們轉變招商引資方式,以招商為重點采取合作、合資、租賃等方式,目前,形成香港正南與方圓的合資成果;新絲綢之路國際商貿城一期項目,已于12月7日完成總平面批復,目前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開工在即;經緯紡機項目明年開工;正在洽談的還有際華染整合作項目和眾創空間(中小企業孵化器)等項目。為實現產業聚集和價值提升,園區不僅加強了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而且啟動了紡織服裝信息、政務、技術檢測、金融、物業化服務等5大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
雖然近年來,園區招商引資工作總體態勢良好,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劉小建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認為,園區產業鏈配套不完整和缺少大項目、大品牌是目前園區的軟肋,下一步,園區將重點解決問題。劉小建表示,咸陽紡織工業園目前就像正在成長中的幼苗,要經常“培培土、澆澆水、施施肥”,為此,他希望相關各界給予咸陽紡織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給予咸陽紡織產業發展更多的幫助。
? ? 更多內容請關注
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