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小胡在
微信中收到了來自卡地亞官方微信發來的信息:卡地亞在線精品店正式開店!這一條微信消息,看似很單薄,但無疑向中國消費者傳遞出了一則信號:卡地亞重視中國的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和傳播營銷環境變化。?
? ?無獨有偶,9月底,泰格豪雅與京東商城達成**電子商務合作協議,泰格豪雅正式進駐京東,并開設在中國的**家網絡旗艦店。Burberry、萬寶龍、卡地亞、泰格豪雅……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在華開始以自建電商或選擇**平臺電商合作,足以證明奢侈品一改過去“瞧不起”電商到重視電商渠道的發展,品牌在華掀起了新一輪電商大戰。然而記者發現,正試圖全面朝國際化發力的優秀中國品牌,在全渠道建設方面,中國主場卻比國際**“慢半拍”。
?
? ?完善品牌結構
?
? ?卡地亞做電商,中國市場并非其首例。早在2010年,卡地亞就上線美國的電商網站,3年后將其推廣至歐洲的主要市場。有了成熟市場的經驗,這一次,卡地亞將電商搬到了中國。
?
? ?盡管卡地亞在線精品店的上線有些悄悄然,只借助品牌官方微信告訴粉絲,卡地亞開網店了,但影響并不小。今年8月,卡地亞曾試水微信朋友圈廣告,這是奢侈品珠寶品牌**個嘗試這一全新廣告形式的,彼時憑借騰訊的大數據實現精準推送,卡地亞收獲了不少品牌粉絲,在線精品店上線,讓很多“卡粉”**時間就知道了該消息,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電話訂購或在線購買。
?
? ?相比于天貓、京東這些成熟的電商平臺,卡地亞在線精品功能尚需完善,如時時客戶溝通服務、商品細節展示與描述等。據了解,目前卡地亞電商主要以展示為主。
?
過去幾年,奢侈品在華曾飛速發展,但隨著中國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因國內外價格差異過大導致很多消費者熱衷于海外購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原因,奢侈品近兩年在中國增速明顯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
然而品牌對于中國市場的預判不足,近年來中國的商業地產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了吸引客流,商業地產往往以*大的優惠政策吸引奢侈品牌開店,奢侈品牌也借此加大了對中國的開店力度。然而好景不長,很快線下門店由于過度擴張,單店產出比出現下降,一些品牌不得不考慮關閉一些門店。
?
此外,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越來越年輕,他們更喜歡通過互聯網購物。一家金融機構的管理者小張是卡地亞的鐵粉,卡地亞各系列的腕表如數家珍,但他卻很少光臨卡地亞的門店,“不喜歡線下門店的氛圍,買奢侈品不是逛超市,一件產品往往要反復試戴了解很多,如果不買銷售人員‘變臉’很快。”小張說。
?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網購,且網購單品的價值越來越高,奢侈品牌如果不與時俱進,恐怕就晚了。然而剛剛上線的卡地亞在線精品店仍屬試水階段,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展示作品、吸引粉絲提升品牌口碑的作用遠大于實際購買作用。同時,也是緊隨市場發展,對于品牌結構的完善。
?
加強渠道控制
?
自從有了電子商務,無論是奢侈品還是普通的消費品,獨立做電商還是做平臺電商之爭就從未停止過。就在卡地亞獨立電商上線不久前,泰格豪雅正式進駐京東,并開設在中國的**家網絡旗艦店。
?
此前Burberry、Coach等品牌都曾在天貓上開設網絡旗艦店,而據記者了解,此次泰格豪雅與京東合作,雙方是以京東自營的模式進行,即京東直接從品牌商處采購****正品腕表,并實現線上線下同價,享受與線下一樣的售后服務。“在開業和品牌協商好的狀態下,還會有促銷活動,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護品牌價值,還可以不定期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優惠。”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總裁馮軼對記者說。
?
泰格豪雅大中華區總經理Leo Poon告訴記者,品牌與京東的合作,是品牌從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出發的,“作為瑞士奢侈品腕表業的先鋒品牌,我們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中從未間斷過大膽嘗試與探索。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成長和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滿載想象力的增長空間。我對泰格豪雅與京東的合作充滿信心,我相信由先進互聯網技術驅動的奢侈品牌營銷將激發出****的市場活力。”
?
如今,包括泰格豪雅在內的很多奢侈品牌,都在用“年輕化”的營銷模式與消費者溝通。此前泰格豪雅的代言人是“成熟一輩”,新一輪品牌選擇了李易峰這樣的“小鮮肉”做代言人,擁抱年輕消費者,Leo Poon指出,現在的年輕人線上購物比例非常高,品牌必須要朝這個方向走。
?
盡管Leo Poon坦陳,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愛網購,但是此前Burberry、Coach等品牌在天貓開設網絡旗艦店銷量并不盡如人意,這一次,卡地亞和泰格豪雅做電商,業內人士不禁為此擔憂。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分析認為,奢侈品牌現在做電商,目的還是打通O2O的閉環。Leo Poon自己也表示,與京東合作看中的是京東的群眾基礎,與之合作也是在打造豪雅品牌,讓消費者在網上能夠買到保質的正品。
?
一直以來,奢侈品牌對于擁抱中國電商平臺總是小心謹慎,因為很多電商平臺都在銷售品牌旗下的產品,但是真假令很多品牌商自己都難辨。泰格豪雅與京東合作后,其他非官方的零售都將下價,品牌也是借此加強對渠道的控制。
?
本土品牌意識滯后
?
“中國有*好的電子商務土壤。”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認為,中國工業向4.0時代邁進,不同于德國從制造業發力或美國的創新驅動,中國*先從電子商務領域發起革命。
?
而中國的年輕消費者,也更熱衷于網購,很多奢侈品牌正是看到了中國強勁的市場,不得不加大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資。然而記者觀察發現,那一邊國外的奢侈品牌在新一輪電商戰中打得熱火朝天,國內很多優秀的品牌卻無動于衷,僅把電商看做一個新銷售渠道。
?
**國產腕表品牌北京手表早就在天貓上開設了專賣店,但記者登錄淘寶網站發現,網上專賣店與各分銷商賣家產品在網上均有銷售,價格差別大且真假難辨。此前北京手表廠總經理苗洪波就表示,對于現階段的北京手表,如何做好電子商務還在摸索。而不少高端服裝品牌,則把電商平臺當做了去庫存的“下水道”,在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人劉元看來,盡管中國的奢侈品牌在擁抱電商方面比國際**早很多,但是直到現在,很多做法仍然很初級,沒有完全經營好電商平臺,渠道亂象嚴重。他建議中國品牌,不妨多學學國際品牌的“高冷”做法,加強在網絡平臺的品牌保護。“中國消費者網購習慣的培養是從與實體店價格做比對開始的,但現在消費者漸漸接受了線上線下同價,如果還將電商當做去庫存、折扣平臺,或掣肘品牌的全面升級。”劉元如是說。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