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一面旗幟的德棉,目前面臨嚴重困難,企業已無法正常運轉,被迫臨時停產。?
? ?看到如此場景,為德棉辛苦奉獻的員工們心情惆悵,人們都在問“德棉怎么了?”德棉152 0173 3840年建廠,從三萬紗錠起家,是老牌的國有企業。隨著不斷的技改發展和擴張,發展成為有近二十萬紗錠、兩千多臺織機、5000多名員工的大型集團公司,輝煌的時候曾是行業中引以為傲的明星企業、全國利稅大戶。如今,企業負債累累,已陷入*度困境,上市公司也已更名改姓。
?
? ?在說到停產原因時,公告這樣描述:“德棉歷史包袱沉重,積累問題很多,特別是受宏觀經濟下行、紡織行業產能過剩和企業內部經營不善等原因影響。”
?
? ?當下,企業和當地政府*緊迫的任務是處理職工善后問題,企業衰敗的原因一時還無法理清,但公司公告中提出的主要原因恐怕并不能站住腳。
?
? ?“經濟下行”是事實,“產能過剩”過于武斷,“企業內部經營不善”或許才應該是主因。
?
?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就在同一片土地上,另一家紡織企業卻是紅紅火火,好消息不斷。這就是德州恒豐集團。
?
? ?近日,新上任的奧地利蘭精纖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局主席等蘭精高層領導專程趕到德州恒豐集團進行考察、交流。蘭精方面表示,愿意在新產品研發方面與恒豐進行深度合作。世界知名的纖維企業如此看重位于德州的紗線企業,足以說明恒豐的地位和發展勢頭。
?
? ?近年來,恒豐紡織頻頻在行業新聞中露臉,新產品研發成功、新項目投產、投巨資技改、向西部轉移??一系列的動作表明恒豐紡織在大環境不利的形勢下仍逆勢上揚。
?
? ?同一片土地,面臨同樣的市場、同樣的環境,怎么差距就這么大呢?值得一提的是恒豐竟然是以前從德棉集團分離出來的,體制的變革讓恒豐煥發了活力。從對上級負責變成自負盈虧,國企改民營,依然是做老本行,卻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近年來,在國內紡織行業市場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德州恒豐紡織卻保持著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產值不斷提升。市場經濟讓恒豐超常發揮,背后是體制機制、先進管理模式和科技的創新。去年,公司年銷售額首次突破5億元大關,實現銷售收入6.9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利稅3100多萬元,同比增長15.9%。
?
? ?恒豐紡織走向了良性循環發展的快車道。反觀德棉,“數十年一貫制的體制,多次錯過了改制的良機,導致企業效益越來越差,債臺越壘越高,有效資產越來越少,如今連職工的基本利益都無法保證了。”這是德棉一位前任領導的分析。
?
? ?這讓筆者想起了李克強總理的話,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改革是*大的紅利。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
?
? ?如此看來,紡織業同樣有著改革的深水區,看似維持了多年的表面穩定,但背后卻是矛盾的積累。此次德棉危機的爆發,正是“利益固化的藩籬”所致。多次機會沒有抓住,是因思想觀念的束縛,是因缺乏壯士斷腕的勇氣。要想處理好如今的局面可能要花費比以往更大的代價。
?
? ?“德棉的事情我很痛心,我的青春也在德棉。” 恒豐集團黨委副書記趙秀珍針對德棉危機的這番話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