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前記者聚焦網購“剁手族”人群傾聽他們的“敗家”故事
?
“皇上:今晚能不淘寶早睡嗎?皇后:臣妾做不到啊!”微博上一張惡搞《甄嬛傳》的圖,引起了諸多網友的共鳴,一個群體也浮出水面:網購剁手族。
?
根據網絡釋義,“剁手族”的群體通常是混跡職場的白領一族,習慣于網上購物,不知不覺間花費大量金錢,回頭一看賬單懊惱不已,自嘲要剁手。眼看今年的“雙十一”又來了,這又是一場剁手族的網購狂歡。狂歡節前夕,記者采訪了山東青島的剁手族群體,傾聽他們的不同心聲。
?
剁手族·心態**不買心里長草
?
“再買就剁手!”這是不少年輕網購族經常念叨的一句話,有的人還把它寫在QQ簽名上,發到微信朋友圈里。不過呢,念叨歸念叨,有人念叨了很多年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手。用資深網購達人小黃的話說,一入淘寶深似海,“再買就剁手”就是句自我解嘲的話,如果真實踐,“就是千手觀音也不夠剁呀!”
?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生活中,被稱為剁手族或者自認為是剁手族的市民可不少。他們多數是年輕女性,已經網購了幾年以上。主要特征就是沒事就點開購物網站瀏覽,別管上班還是下班時間;每周都要收一個或幾個包裹,有的甚至來不及打開就放到了一邊;雖然買了很多爆款、囤了不少超低價,但有一部分根本用不上,用不完;購物像上了癮,明明剛買了很多,包裹還沒收到就開始新一輪血拼。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不買心里長草,再喊剁手也枉然。”
?
本周,記者采訪了幾個典型的剁手族市民,傾聽她們的心聲,希望普通市民能從剁手族消費現象中得到一些啟示。
?
剁手族·把脈內心或存在焦慮和壓力
?
很多剁手族身上,都能看到網購成癮的現象。這是什么造成的呢?記者就此咨詢了有關心理專家。“網購成癮的群體多以女性偏多、年齡偏小。對于個體來講,都是因為存在強烈的欲望。購物的沖動在商家的促銷推動下很容易變得難以控制。”島城心理咨詢師王松說,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網購成癮的人可能內心存在焦慮和壓力,感覺空虛、抓狂、茫然及無意義。在受到某些外因的刺激后,內心的欲望很容易被觸發。他表示,要抵制網購成癮應該從心理入手,尋找健康的興趣愛好,內心充實之后,就不會拿著購物當慰藉了。
?
此外,有經驗的市民還建議,網購上癮族提升自我控制*好的方式就是為自己設定一個心理賬戶,將不同用途的錢分隔開,設定一個網購的限額,比如每個月拿出自己收入的10%網購,然后嚴格控制自己按照這個標準操作。
剁手族·面面觀
? ? ? ?人物1 若無保質期會囤到2020年
?
“家人和朋友都知道,我就是一個剁手族。”家住浮山后的楊揚笑著說,她網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年前,那時候還在上大學,“很多人上網購物都是從買書開始的,我也是,書店里的精裝書動不動二三十元,而網店里的差不多都是五折六折,當然要網購了。再后來就開始在網上買日用品,比如洗發水什么的,然后是包裝食品和服裝鞋襪,現在連面包和蔬果生鮮也都改網購了。”
?
大學還沒畢業,楊揚已經是淘寶網的兩鉆買家了。上班以后,她保持了網上購物的“消遣習慣”,她不是有需要的時候才上網逛,而是看到有什么商家促銷就要上去“圍觀”:打折、滿贈、免運費,看到覺得劃算的就買了囤下。“去年雙十一,我給剛兩歲的女兒囤積了足夠她穿到上小學的鞋襪衣服,給全家人囤積了足夠用到2016年的洗發水和沐浴液,還有這輩子也夠用的床單毛巾。”楊揚笑著說,要不是考慮到洗發水有保質期,她會囤到2020年。
?
這樣囤貨看著是買到了便宜劃算的東西,但把家里的地方也占去了很多,而且有些過了保質期的東西,就難免浪費了。楊揚說,她也犯過幾次錯誤,年初看到商家促銷進口黃油、奶酪,就買回家放到冰箱,準備囤了留著烘焙用,結果一大半都是因為來不及吃而過期了。
?
人物2 耽誤了換大房子買新車
?
“網購和信用卡的出現,就是讓人花錢沒感覺,光想著買東西的好處了,買完跟沒掏錢似的。到賬單匯總時就傻眼了。”市民小黃說,過去7年,她僅在淘寶網就花了18萬多元,大多數錢都開銷在買衣服和購買零食、電子產品上。“這還不算我在其他電商網站的消費。”小黃說。
?
小黃的抽屜里藏著一張清單,上面列滿了在各家網站的用戶名和密碼。“網站多了記不住,就靠這個了。”小黃說,她屬于沒有自制力的類型,“對商家挖下的所有坑都堅定不移地往里跳。”小黃說,她所指的“坑”不是消費欺詐,而是一些更加“圓滑巧妙”利用顧客消費心理的招數伎倆。
?
“我不喜歡看電視,不喜歡出去逛街,沒事就點開購物網站看,別管買不買。這成了我*大的業余愛好了。”小黃說,她老公也和她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剁手族,“雙十一快來了,他看上的東西一點不比我少!”小黃說,兩人今年剛過30歲,本來想換個大點的房子準備要孩子,把家里的車也換換,要不是網購成癮,這個目標沒準前幾年就實現了。
?
人物3 東西找不到,買新的
?
“微信里有個段子說阿里上市全靠女同胞支持,其實我也是馬云背后的女人。”家住嶗山區的趙華笑著說,她是淘寶4鉆買家,每年在淘寶網購要花四五萬元。雖然花錢不少,但趙華認為買的都很值,她曾經秒殺過1元的花生油,9.9元的羽絨服。趙華說她知道同一種商品去哪一家店買會更便宜,哪一家店可以殺價。只要看到便宜的,不管東西在短期內能不能用到,她都是先搶到手再說。
?
趙華說,她明明覺得是促銷宣傳也忍不住買單。“網購時、網購后心情好,每次接到快遞電話的時候都很興奮,拆快遞包裹的時候有一種幸福感。”趙華說,有時候買了不拆把包裹放在屋子里也很滿足。
?
不過,趙華也在反省自己對網購太依賴,她說,網購本來是為了方便省事,“網上下單人家就給送來了”,不過養成習慣后人會變懶。“前一陣孩子學校讓帶跳繩,家里明明有,但我懶得翻箱子找,直接就網購了一個。有時候買書也是這樣,家里有懶得去找,直接就網購了。這也是一種浪費吧。”
?
網購族群各有“性格”
?
網購江湖門派林立,除了剁手族,網購的族群還不少。去年,淘寶公布了網購族群報告,通過分析消費者的心理和習慣,詳細描繪了不同的網購族群。
●逛逛族
?
沒事就逛逛,職場新人與少婦居多。逛逛族是淘寶上第三龐大族群,有500萬族員,以女性為主,占了72%。在所有女族員中,22-26歲的職場新人和30歲以上少婦是主要人群,分別占了34%和30%。
?
●收藏族
?
高端的人收集古董,“吊絲”收集泡面。數據統計,收藏族員有102.7萬人,男女比例較均衡,以25-34歲為主力。他們青睞的東西大多數是古玩、奇石、外國錢幣、郵品、文房四寶等物品,但也有奇葩的泡面癖的存在,報告發現竟然有313個人一直在收集各種口味的泡面。
?
●跳蚤族
?
淘寶上有這樣一個族群,用他們特殊的方式來保護環境,他們就是“跳蚤族”。90萬跳蚤族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有意思的是,從購買閑置用品用戶的月收入水平來看,較全網消費者的平均值偏高,也就是說高收入人群更熱衷于淘舊物。
?
剁手族年人均購物16.16萬元
?
根據數據劃定的范圍,知名度*高的“剁手族”準入門檻其實比很多嚷嚷著要剁手的“童鞋們”想象中要高很多:人均年網購花費16萬多元。換句話說,剁手族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
剁手族有107.6萬族員,年人均購物總額高達16.16萬元!人均購買次數538次,人均購買商品數221.48件——相當于每兩天就要買3次東西!假設1件商品占地面積為0.05平方米的話,2012年每個標準剁手族購買的商品已經夠放滿11個100平方米的房間!從省份上來看,剁手族多集中在浙江、廣東、江蘇等地。而從單個城市來看,上海*多,有10.6萬人。
? ? 更多內容請關注
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