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4月21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在533位有效候選人中,紡織領域共有4位上榜,他們是浙江理工大學陳文興、東華大學王華平、天津工業大學肖長發、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
據《紡織服裝周刊》記者了解,院士提名制度改革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院士候選人成為院士推薦之外的**提名渠道。也就是說,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有兩個渠道,一個是院士提名,另外一個是中國科協系統推薦。由于紡織界此次沒有院士提名人選,中國科協系統推薦就成為了**渠道。由于*初的推薦沒有名額限制,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為了*大限度地將紡織行業的優秀科技人才選拔出來,共向中國科協推薦了10名候選人,經過中國科協組織審閱候選人材料、逐個介紹候選人情況、集中評議、無記名投票等程序,*后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48人入圍,4位紡織領域教授位列其中。
根據院士增選工作日程安排,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后,6月第1周,各學部開始**輪評審,公布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并組織候選人材料公示。7月31日,受理投訴信截止,對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進行投訴調查。10月*后1周,各學部組織第二輪評審,再經全院全體應投票院士投票終選、主席團審議,確定當選院士名單。
從工作流程看,還需要二輪中國工程院評審,未來的選拔會更加嚴格。據中國工程院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有效候選人共533位,分布在9個學部,中國工程院此前已經明確增選名額不超過75名,這也意味著當選率僅有14%。可想而知,4位紡織領域候選人還要經歷更嚴格的評審考驗。4位紡織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無疑都具備當選的實力,業內衷心期望,他們能給行業帶來驚喜,同時也必須看到競爭的殘酷性。無論*終結果如何,此次能獲得候選人資格,也體現出紡織科技工作者的學術地位,對單位及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榮譽。
誰*有可能當選?
有關數據梳理
從歷屆中國工程院公布的有效候選人名單的推薦次數上看:徐衛林已是第三次推薦,王華平、肖長發獲得兩次推薦。
從紡織領域*高學術成就看:王華平、肖長發、徐衛林曾獲得過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從獲得國家科技獎等級看:徐衛林以“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項目獲得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附4位候選人學術簡歷
陳文興
陳文興領導的團隊與浙江古纖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惠通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應器創制及溶體直紡滌綸工業絲新技術”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次獲獎是陳文興教授第二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他曾在2004年,以**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文興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先進紡織加工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浙江省“152 0173 3840人才工程”**層次重點資助人選。
王華平
作為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全國紡織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王華平長期致力于纖維材料改性、紡絲成形理論和技術研究,為纖維新材料研發及其產業化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骨干參與了“生物基纖維產業化前景”、“2016-2030中國紡織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十二五中國紡織科技創新戰略” 等研究與制訂。他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8項,獲得2016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肖長發
肖長發長期從事纖維材料研究與開發工作,在纖維成形理論、中空纖維膜制備技術等方面,主持完成了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 和973 計劃等項目課題,獲國家科技獎2 項、省部級科技獎10 項,發表論文200 多篇,出版著作7 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0 余項。
由肖長發主持的項目“功能吸附纖維的制備及其在工業有機廢水處置中的關鍵技術”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新型功能中空纖維膜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他還獲2014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徐衛林
徐衛林長期致力于新型纖維材料的教學和研究及纖維材料的改性、紡織測試儀器的研發及指標的建立、紡織新產品的開發等;主持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等***和省市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美國纖維協會杰出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并獲得2012年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