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方式,讓人與人,人與服務更密切的連接。社區電商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內開始發展壯大。?
剛才提到那么多的工具類App都把自己的故事講的深入人心,那么社區電商們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呢?社區里有錢任性、口碑效應強大的懶人們恐怕必須得先搞定。
?
既然社區電商早已不是概念,那么現狀如何?被稱為電商領域“下一個風口”的社區電商雖然還不是飛起來的豬,也無疑是時下的當紅炸子雞。巨頭的介入先暫且不說,小區無憂和愛鮮蜂分別爆出獲千萬美元級別融資的消息;反觀曾因獲得1億元天使投資一炮而紅的叮咚小區則面臨資金和模式的瓶頸抉擇,業務線緊縮;順豐嘿客、拉卡拉社區電商等垂直行業**則紛紛摩拳擦掌,意欲借各自優勢瓜分版圖。各家不同的遭遇,可謂冰與火之歌,權利的游戲。
?
借社區電商逆襲?零售業農村包圍城市
?
受到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尤其是傳統電商日益成熟后,基于位置的O2O打響了各巨頭新一輪遭遇戰。騰訊借助微信神器,拓展線下商家新會員;阿里則從淘寶、支付寶錢包等多點滲透;京東則選擇了社區服務與眾多品牌便利店達成合作切入O2O市場。
?
如果說傳統電商巨頭是為了行業渠道的下沉實現突破,在互聯網時代面臨諸多挑戰的傳統零售行業也坐不住了,零售巨頭家樂福在入華20年的關口開始玩起了便利店模式。雖然電商基因不夠突出,但社區O2O無疑已經成為零售巨頭打通線上線下的重要渠道,試圖通過便利店這個新的支點,去探索新盈利點。
?
可以這樣說,社區電商除了讓傳統電商有利可為,也是給了零售業、物流業等周邊行業一個迎合移動化浪潮逆襲的機會。物流行業的順豐在全國開起了線下體驗店——嘿客,金融支付起家的拉卡拉借旗下產品開店寶玩起了社區商城。
?
以拉卡拉為例,由于業務模式*大的一塊是金融支付服務,底層用戶數據的累積和挖掘是拉卡拉未來走向的關鍵。基于這樣的現狀,順勢而為走進小區,往社區電商領域滲透,通過開店寶對社區便利小店的包裝和升級,再通過與品牌商合作的模式為商戶提供供應鏈條中的低價優質貨源,從上游下游為社區商戶做好服務基礎。這無疑走的是把零售業從底層開始向上級建設的戰略性布局,可以發揮自身數據優勢并且建立起更為通達的供應鏈條,這一步更像是去中心化思維下“農村包圍城市”的經典趨勢策略,通過品牌供應商連接海量店主,再通過店主連接社區用戶,迅速搶占社區流量入口。
?
高調炒概念真偽社區電商立判
?
個人認為,社區電商模式需要4個維度作為立體的支撐:**是社群規模;第二是多方平臺供應鏈條的完善;第三是所謂的*后一公里配送;第四則是可持續化發展的商業模式基因。
?
從實際運營上來看,目前社區電商模式*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社區001、愛鮮蜂、拉卡拉社區小店、順豐嘿客等。但筆者看來,雖然都是行業生態中的代表,但仔細對比后,一味高調炒社區電商的概念,實則只滿足以上4點中的部分維度,更像是掛羊頭賣狗肉,做著偽社區電商的事兒,難免要擱淺*后一公里。
?
從業務模式看,社區001以及愛鮮鋒這一類的創業者主要的切入點就是本地化社區物流配送平臺,利用社區周邊的商超,以物流配送為主要連接工具,幫助商超解決*后一公里配送難題,降低社區居民的時間成本。那么問題來了,物流配送為工具必定要付出高成本,僅僅憑借周邊地區快捷配送的模式概念就能搭建起一個真社區電商平臺么?
?
對社區001來說,自建物流肯定需要承擔高額的成本,也承擔了一定的風險。這一點且不說,根據筆者和周圍朋友的體驗,似乎大家跟喜歡通過電話呼入去下訂單,不知道每天社區001來自網上的下單量有多少?為了迅速覆蓋社區生活圈,社區001地推的勢頭很猛,但其重資產模式的缺陷更容易暴露出自身的弱點,一旦資金出現問題,要如何維持自身的燒錢運營。
?
愛鮮蜂則走的是輕資產模式,它不設自己的全職配送隊伍,主要是利用了社區便利店的閑置資源來完成*后一公里的配送。優點是風險較低,但缺點也同樣很明顯:就是服務質量較難保障,其他同行復制的門檻也較低。說白了就是一個運營模式標準化的問題,這也意味著愛鮮蜂當前還無法讓更多的商業服務通過自身的平臺覆蓋到社區生活圈。
?
而且以上2家普遍存在的缺陷就是更多去宣傳“*后一公里”配送的概念,而忽略了自身在供應鏈條上的不足以及標準化服務上的落后。
?
而順豐嘿客,更像是一個概念化的存在。盡管線下的體驗店開了不少,自身又有強大的物流支撐,但一直沒看懂順豐搞這個東西出來究竟要實現什么?嘿客更像是一個物流配送的社區小站,店內的商品更像是增值的服務,去過嘿客店面的人都知道,店里的產品線太單一,在解決產品和用戶需求多樣化問題上跟電商平臺相比并無優勢,那么為什么要去嘿客而不呆在家里淘寶京東呢?
?
真社區電商任性讓懶人更懶
?
相對于社區001、愛鮮蜂和順豐嘿客,筆者更看好拉卡拉社區電商。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
**,拉卡拉從成立伊始一直在做O2O,近10年來便利店金融服務的基礎積累了大量的社區商戶和客流,保守估計全國的一二線城市幾乎都有拉卡拉服務的原始覆蓋,這奠定了*初的社群規模積累。
?
其次,有了前期的積累,通過社區便利店更容易建立起消費的場景,這不僅符合社區用戶的消費習慣,也抓住了由支付轉為零售服務的本質,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占據了半個身位的有利位置。
?
另外,實踐了亞馬遜飛輪理論。便利店和小店店主通過開店寶進貨,貨品是拉卡拉從源頭經銷商和渠道商談來的,都是**批發價,不僅便宜而且擴充了小店的品類;對于用戶,因為距離家很近,與店主都很熟悉,能夠直接現場體驗店里的各種商品,以前買不到的進口食品、生鮮半成品、母嬰用品,都可以足不出戶讓店主給送到家來,同時因為拉卡拉幫便利店降低成本,解決了傳統零售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店主就能夠有更多精力用在精細化的經營上,開出小店的特色來,更懂得消費者的需求,針對社區的不同特點買賣,實現客流的增長。這就自然而然通過社區電商抓住了移動化、社區化服務中用戶的訴求,即:我要方便,實惠,有體驗,我還要更“懶”。
?
*后,基于前文所提的線下服務,對商家可以提供整合的服務,也同時促進了商家對用戶提供精細化服務。正是有了標準化的服務,*終真正實現*后一公里的配送才不是噱頭。
?
真社區電商看上去正是懶人經濟中消費場景的**補充和再現。這些懶人們更年輕,生活更互聯網化,而社區電商商戶正好也能提供所需服務。讓懶人們青睞,這不僅僅是所謂程式化的用戶教育和培育問題,也是推廣傳播中天然的發酵劑。
?
當懶人們更懶之時,或是社區電商真的就成了風口上飛起來的豬。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