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繼2014年上半年持續不斷的“關店潮”之后,負增長開始成為困擾服裝零售行業的一大
隱患。于是,眾多本土服裝品牌將目光投向了以“一對一”服務為經營模式的定制業務,希望能夠緩解危機。然而,由于目前國內的服裝**定制市場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人才短缺問題突出,導致整個產業鏈條不完善,存在消費體驗差、無法完全實現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只有概念沒有實質設計等問題,這導致其定制水準與國際品牌相比差距明顯。?
本土品牌扎堆推定制業務
?
在“關店潮”的影響下,很多本土服裝品牌意識到,規模化的成衣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于是相繼推出了**定制業務。
?
近日,雅戈爾旗下的主打**定制品牌MAYOR與全球**面料供應商LANIFICIO F.LLI CERRUTIDAL152 0173 3840簽下戰略合作協議,此舉進一步提升了MAYOR品牌在服裝**定制領域的地位。此外,杉杉服裝與英國王室**洋服品牌亨利百利也將在技術、工藝、文化理念上展開全方位合作,把**定制業務帶上一個全新的高度;報喜鳥(002154,股吧)品牌在全國開設的**全品類定制服裝店目前已入駐吉林通化,正式面向市場推廣定制業務;七匹狼(002029,股吧)“名士堂”的**定制業務開始正式進駐終端門店;希努爾(002485,股吧)也推出了自己的**定制品牌“普蘭尼奧”。
?
國內外品牌定制水準差異大
?
盡管國內提供**定制業務的品牌數量在不斷增多,但與國外服裝品牌的**定制業務相比,實力尚顯不足。“我曾嘗試定制國內品牌的服裝,價格雖然比國外的定制品牌低很多,但總體感覺與國外品牌差距明顯。”在IT公司就職的劉濤說,對比了國內外定制服裝的款式后他發現,國內的定制服裝僅停留在向消費者傳達概念的層面,尚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劉濤認為,這是缺乏專業人才而導致的,并且這個問題已成為國內服裝定制行業的軟肋。
?
劉濤為記者舉例道,以定制西服為例,國外服裝品牌的設計師在設計前會采集消費者的動作尺寸、靜立尺寸、步履寬度、習慣性姿勢等數據,而國內的大部分設計師只是為消費者簡單地測量袖長、褲長、胸圍等基礎數據。此外,在測量方式上,國外的服裝品牌通常由工藝師來人工測量,而國內的部分服裝品牌則是用3D人體測量儀器來測量,后者雖然更快捷,但由于機器執行的是統一程序,會導致對細節數據的測量沒有人工測量準確。劉濤認為,用機器測量會導致服裝缺乏個性化元素。“如果不管到哪個品牌定制服裝都用機器測量尺寸,那么制作出來的衣服肯定還是一個樣,也談不上個性化定制了。”
?
除此之外,國內定制服裝品牌在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上也存在差異。劉濤對記者表示,他在國外品牌定制服裝時,設計師常會詢問有關年齡、職業、使用場合以及喜歡的顏色、面料、扣子、圖案等個性問題,甚至會找來一些照片讓消費者看效果,*后再制定設計方案并提出建議。而國內的設計師僅會提出一些關于需求和使用場合的基本問題,并且不會為消費者提出太多建議。“在設計服裝方面,恐怕大部分消費者都是外行,因此他們提出的需求有時未必適合自己,若設計師不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的話,那么定制出來的衣服就有可能影響效果。”
?
另據劉濤介紹,輔料供應不足也影響了國內定制服裝的水準。“我會根據不同的場合,為西服左袖口的第二個扣子設計專屬LOGO,國內的服裝定制品牌就無法實現這一需求。”劉濤說,國外的服裝定制品牌會根據消費者對紐扣的創意需求而專門定制,但在國內,沒有廠家愿意單獨生產這些獨特的扣子。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