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目前,在我市3000多家服裝企業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企業已經“觸網”,但受人才、技術、運營經驗等多種因素制約,這些企業觸網的效果并不理想。近日,由重慶服裝行業協會牽頭搭建的重慶服裝行業電子商務平臺—“重慶品牌服裝城”正式啟動,希望通過抱團發展的方式,助推傳統服企向電子商務的轉型升級。那么,目前我市服企觸網情況到底怎樣,面臨哪些難題,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現狀 三成本土服企觸網
商報記者:重慶服裝企業觸網的情況怎樣?
陳尚福:服裝類產品電子商務近兩年增速非常快。有機構預計,2014年底,中國服裝電子商務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5152 0173 3840億元,屆時在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中的占比將達到27%。對于服裝品牌而言,電商化顯然已經是一種趨勢。據協會初步統計,在全市3000多家服企中,大概有30%的企業已經通過第三方平臺等觸網。
鄧曉琴:對大多數服裝企業來說,商場已逐漸成為品牌宣傳地,而不是銷售陣地。我們從去年5月份開始發展電子商務,推出天貓店,目前我們還在網絡上開設了自己的子品牌。
葉強:我們發展電商才半年時間,目前我們的“哥菲”、“冬羽”兩個品牌都已經實現網上銷售。我們今年也會繼續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
瓶頸 戴著鐐銬跳舞
重慶商報:目前企業在轉型電商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原因何在?
陳尚福:據我們了解,有些企業的網店淪為了擺設,而有些則是在虧本運營。這主要是受這幾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很多傳統企業沒有電商運營經驗,其次是受技術、人才、資金等制約,還有一點便是企業都是單打獨斗,不成規模。
鄧曉琴:現在行業內有句話是“做電商是找死,不做電商是等死”,說明了服企做電商的苦惱。目前做電商已不是前幾年的環境,除了一次性投入和商城扣點外,還有高昂的推廣、宣傳等費用。并且有些企業還要承受來自商場的壓力,服裝品牌進駐商場時,有些商場會簽訂一些“排他協議”,即如果開設實體店,則不能在網上開店,因為網上的價格肯定比實體店要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網店給了商場壓力,商場只能轉嫁給供貨商。
葉強:我們的網店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銷售二十多萬元,但是和實體店相比還是算低的,如果完全靠網店來賺錢還較難。整體來說,重慶服企觸網比較晚,同時,由于品牌的影響力拓展至全國的還較少,因而在發展電商方面受到一定制約。
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
重慶商報:重慶服企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陳尚福:企業要認識到電商是品牌發展戰略在新時期的應用和創新理念落地的一環。重慶的品牌服裝必須依靠抱團的力量和科學的運作模式來轉型升級,這也是我們協會工作的重點,此次打造“重慶品牌服裝城”將把重慶的服裝品牌集聚起來,借助第三方平臺的力量,打造成線上“商場”。
鄧曉琴:未來要靠線上線下相融合。對睿誠而言,未來將以網購為主,實體店主打展示。我們現在已經從部分效益不好的商場逐漸退下來,開始了“社區店”嘗試,目前已有幾個品牌的“工廠店”,在這里,更多的是供顧客體驗,同時由于節約物流和倉儲成本,也比商場售價更便宜。
場外觀點
要有攜手共贏理念
重慶市網商創業專業委員會會長、重慶昱事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依晴介紹,目前重慶不差企業,也不差品牌,*重要的是少了協作共贏的理念。
曾依晴介紹,目前浙江、杭州的服企抱團發展已相當成熟,如廣州白馬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集體觸網。但重慶目前基本都是企業自己在摸索,由于欠缺電商專業知識,有很多人投入幾十萬上百萬元,結果卻收效甚微,如果能夠抱團,形成專業的團隊,那在人才、資源方面都可共享,也可降低觸網成本。
嘉賓
陳尚福:
重慶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
鄧曉琴:
重慶睿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強:
重慶葉森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場外嘉賓
曾依晴:
重慶市網商創業專業委員會會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