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而X已是昏昏欲睡…… 巨頭定價能力再度提升
看似好玩的一幅圖卻是對當前PTA宇宙巨頭們的*真實寫照。隨著一部分小的PTA裝置退出市場和長期停車,PTA行業的競爭有所緩和。龍頭企業所占市場份額擴大,定價能力再度提升。
據了解,2012年下半年開始,PTA行業逐步開啟“寒冬模式”。在供需嚴重失衡的大背景下,PTA企業在2013—2014年,出現了連續虧損。。
而進入2015年,隨著國內第三、第四大PTA工廠相繼因資金鏈斷裂或意外事故階段性退出市場,PTA與聚酯產能過剩的剪刀差逐步縮小,只是由于前期PTA社會庫存高企,短期內市場的有效供應量仍然充裕。
“不過,進入2015年四季度,一方面,在持續半年的去庫存之下,PTA社會庫存出現大幅下降,現貨市場流通性開始明顯收縮。另一方面,上半年發生意外事故的一主流供應商因涉及被收購導致一定時期內都不會快速恢復開車進入市場,加上此前由于持續的經營虧損、一些中小型PTA裝置長期停車的裝置也較多,PTA在2015年里反而戲劇性的完成了階段性去產能。”CCF聚酯原料板塊**分析師徐婷婷介紹說。
據CCF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長期停車的產能涉及1295萬噸,約占PTA總產能比例的28%。這意味著當前國內實際具備運行能力的PTA裝置產能在3398萬噸,其中國內產能排名**和第二的兩個大型供應商產能占比高達59%,這兩大供應商的操作思路以及其裝置的開工變化影響力明顯加大,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
報價方式亮出“新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隨著老四的破產、老三的被迫關停,PTA市場從“三劍客”變成了“東北二人轉”。其中,占全國總產能30%的Y在PTA市場中的話語權和控制力**加大,其在市場中的動作頻率也在加快。
記者了解到,自今年年初設立港口自提價之后,11月Y再次亮出了“新招”——引入了買入價和中間價的概念。宇宙**被調侃是“PTA銀行”,每天將在宣布的*低買入價和中間價之間,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市場上購入PTA現貨(*低價位上收購內盤現貨),價格在這個范圍之外的,將予以無視。這一舉動對PTA價格形成了強支撐,也讓聚酯工廠倍感無奈。
說到中間價,大家自然會聯想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一直以來,業內普遍認為,無論人民幣匯率波幅怎樣調整,央行可以通過中間價鎖定人民幣波動區間,從而對于幣值進行引導,這也是人民幣中間價的核心作用。
而對于Y來講,它所指的買入價和中間價到底又是什么呢?“假如說,Y今天說買入價4500,中間價4600,那么理論上,它在4500-4600之間都會收。但如果有賣家報出4480的價格,Y則會視而不見,別,老子有錢,哥就是喜歡4500收。”一市場人士調侃地說,Y就是如此流弊,近期市場上低于買入價的貨,Y可以無限量收購,這也是其自信的表現。
而實際上,利用自己的行業影響力,Y今年采取的舉動遠不止這些。據金友期貨分析師魏琳介紹,**,控制供應。今年Y有多套PTA裝置輪流檢修,使得多數時候動態供應略微短缺,從而導致社會庫存保持連續小幅下滑的狀態。與此同時,Y向下游客戶削減合同貨供應,從而加速了PTA社會庫存的消化。其次,提高報價。其每天公布市場現貨的買入價、中間價及賣出價,個別貿易商緊跟其后配合Y高價收貨,造成現貨緊張局面。
“在上半年以來PTA市場去庫存的背景下,Y通過減產挺價,成功將PTA現貨價格由8月初的4470元/噸提升至目前的4700元/噸附近,較期貨主力合約升水一度達到100元/噸以上。”魏琳稱。
隨之而來的疑問是,為何Y會突然引用這樣一種報價方式呢?中財期貨分析師戚明之告訴記者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他認為X暫時退出后市場空白,加之Y自身裝置檢修,要交合約貨很多,市場供應存在缺口,掃貨理所應當。至于為什么會高調定下*低買入價掃貨?則是因為市場上現貨確實不多,不擔心有源源不斷的現貨交進來,只要自己一掃貨,就能烘暖市場氛圍。
在他看來,現貨價格一火熱,PTA工廠笑逐顏開,聚酯工廠愁眉苦臉——現貨均價被拉高了,當月的合同結算價自然也會是水漲船高。除了抬高當月合約的可能原因之外,也許Y想要利用階段性的現貨緊缺的良機,在對下游的長期合約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減少優惠幅度或者延長合約時間等等,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不可否認,近期PTA市場供應表現偏緊,生產企業的挺價意愿上升。Y引入買入價和中間價,正是企業挺價的表現,反映了主流供應商對于當前市場的信心。申銀萬國分析師宮慶彬認為,此次挺價在近半裝置停車的背景下,Y等龍頭企業對市場的定價能力較強,挺價成功的可能也較大。由于Y在市場上的老大地位,其報價有很強的參考性,其他交易者會向這個價格靠攏,從而影響現貨市場價格。
?
供應商頻出招背后的思考
?
記者了解到,不單單是Y如此不安分,實際上,不同的階段內,PTA供應商策略都做著及時的調整。 “比如今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在PTA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國內主流供應商就利用其體量大、成本低,以及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上 的一系列靈活操作優勢,將PTA的加工費控制在一定的水平線以內,以此來完成對部分成本偏高的產能的洗牌。”徐婷婷稱。
但在10月之后,華南一主流供應商宣布停止供應11—12月份合約,并且其被收購的傳聞也進一步明朗化。“這一消息明確消除了市場早前對這國內第三大PTA生產商短期內復工的擔憂,一定周期內PTA去產能格局更加明朗化。另一方面,經歷了前面五六個月的去產能后,四季度市場可流通現貨量與上半年相比有所減少。”徐婷婷表示,供需從一個嚴重過剩的品種,階段性進入供需平衡甚至階段性偏緊的格局,這使得主流大廠在現貨市場上的動作會比以前要活躍許多。
市場人士反映,近幾年PTA集中擴產后,現金流持續虧損,企業的運營普遍不盡如人意。而四季度開始,PTA市場供需嚴重過剩的態勢得以階段性快速修復,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之后,使得供應商扭虧為盈的想法變得很強烈。“畢竟PTA投產高峰已經過去,行業利潤明顯修復,‘苦盡甘來’也為期不遠了。”
其實,不光主流供應商,市場上的大部分人對目前PTA供應關系均衡甚至在局部地區偏緊都沒有異議。“正是這個*重要的現狀維系著目前較高的加工費,也是主流供應商的信心來源。”戚明之表示,有爭議的地方在于聚酯需求端的未來走向。有趣的是,PTA生產企業對春節前行情普遍樂觀,投資機構則大多比較悲觀。
因裝置的部分退出,2016年應該是PTA企業一個喘息之年,但說苦盡甘來為時尚早。“國內的PTA企業仍然有進一步擴張產能的計劃,更不用提遠期甚至有相當規模的PX和煉油項目計劃上馬。”
在戚明之看來,由于PTA-聚酯供求關系較為均衡,PTA走勢短期要看主流工廠是否有挺價的意愿。而從中長期來看,需要分析產能格局。“到明年年初,PTA與聚酯的供求關系也許會再次平衡,甚至不排除PTA小幅過剩的可能。”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