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和國務院部署,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于2014年啟動,棉花目標價格定為152 0173 3840元/噸,實施了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
政策退出舞臺,開啟我國農產品(000061,股吧)補貼的全新模式,在棉花行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9月22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和市場調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暫停儲備棉投放,并推行目標價格改革。
?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步高表示,實施目標價格制度是完善我國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的重大機制創新,試點啟動以來,新疆棉花的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國內外的棉花、大豆市場的價差在逐步縮小,企業信心、市場活力也在逐漸增強。從新年度內外棉花價差來看,預計將縮小到合理區間,有利于遏制化纖的替代和減少棉紗的進口。國內棉花需求有望企穩回升。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及時總結改革試點的經驗,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綜合采取進出口、儲備調節等措施做好市場調控,保持市場平穩運行,為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
棉花補貼將從“暗補”變“明補”
?
據了解,今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國家發改委4月上旬會同財政部、農業部確定今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平為152 0173 3840元/噸。這標志著持續多年的棉花臨時收儲制度正式謝幕,國家對棉花的補貼將從“暗補”變為“明補”,既尊重了市場規律,也充分保護農民利益。
?
按照新政策,實行目標價格制度后,國家不再統一收儲棉花,棉農自行按照市場價出售棉花,國家統計出當年新疆地區棉花平均價格后,按照目標價格進行差價補貼。
?
據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步高介紹,今年前8個月我國CPI同比上漲2.2%,PPI同比下降1.2%,單月CPI漲幅均在1.8%—2.5%之間,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針對這樣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充分利用價格水平處于低位的有利時機,綜合調控,“放”、“管”、“建”、“改”結合,密集出臺了數十項重大價格政策和改革舉措,取得了積*成效,其中一項重大舉措就是按照2014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和國務院的部署,啟動了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從9月1日開始,新疆棉花市場價格監測工作已經正式啟動。日前,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新疆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新疆自治區和兵團還結合自身的實際確定了不同的補貼發放方式,方案的具體內容將由新疆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盡快向社會公布。
?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周望軍副司長周望軍表示,關于實行目標價格對棉農的補貼問題,這要先講目標價格運行的機理,補貼是一種*終的表現方式。我們涉及目標價格的機理是什么?*根本的就是棉花價格要由市場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按照農民的種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確定一個目標價格,按照這個原則我們今年確定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52 0173 3840元。現在國內的棉花是14000元,152 0173 3840與14000的差價5800元一噸,就是我們今年應該補貼給農民的金額。當然,*后市場價格是14000元還是15000元,我們要根據農民交售棉花9月、10月、11月三個月的平均價格計算實際價格,目標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距就是應該發放給農民的補貼額。這個補貼是不是每年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差額是發給農民的,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補貼,這就是現在實行目標價格制度跟以前的臨時收儲政策的重要區別。
?
周望軍還表示,棉花生產現在全世界都是供大于求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保護國內棉農的利益,這是**位的。同時棉農也要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目標價格有引導作用,就是產量多的時候目標價格引導農民少種一些;產量下降的時候,目標價格可以引導農民多種一些,這是要達到的目標。除了新疆試點的區域之外,還有長江、黃河流域主產區,國家也會適當地給予補貼,現在這個原則國務院已經定了,怎么補,補多少將由財政部發布。實行棉花目標價格的同時,以前對農民原有的農業補貼的政策,包括棉花良種補貼,都是不變的。
?
促市場價格與國際接軌
?
啟動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意味著在新疆連續實施3年的國家對棉花敞開臨時收儲政策的結束。
?
2010年至2011年間,我國棉花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為保護棉農,2011年以來,國家連續3年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對棉花實行托市收購,國內棉花價格由此得到保障。但副作用卻隨之而來,此后幾年間,國內棉花總體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國內棉花托市收購價遠遠超出了國際棉價,價格信號功能喪失,市場主體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下降,棉紡織企業因成本加大而舉步維艱。
?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新疆棉花種植總面積為2577.5萬畝,較2012年略有下降。棉花總產量351.8萬噸,總產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目前已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是*具比較優勢的棉花產區,成為新疆農業的**大產業、農民收入的**大來源。當前棉花收入占農民收入的35%左右,在南疆棉花主產縣甚至占到50%—70%。
?
據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介紹,有關方面掌握的數據和預測,今年國內棉花的面積是下降的,初步預計棉花的實際產量在650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50萬噸,這是產量的情況。從需求來看,由于實行目標價格改革以后,棉花價格由市場形成,國際國內棉花市場的聯動性增強,內外棉的差價將進一步縮小。
?
劉小南進一步表示,暫停儲備棉投放,為了給新棉的收購、銷售、加工留出空間,9月份新年度開始后,已經停止了儲備棉的投放。3月份之前是棉花收購加工的高峰時期,收購加工基本結束以后,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國內棉花的收購、加工、銷售的進度再考慮。如果國內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價格較快上漲的情況,我們再根據國內棉花銷售進度,按照不打壓市場的原則投放部分儲備棉,滿足市場需要。妥善安排棉花進口,明年將根據國內棉花供需形勢做好棉花進口的相關工作,除發放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89.4萬噸關稅進口配額、滿足紡織配棉等需要外,不再增發進口配額,并引導國內紡織企業多使用國產棉。
?
有專家指出,敞開收儲政策對穩定國內棉花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國際市場價格持續走低,棉花進口成本大幅低于臨時收儲價格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收儲壓力急劇增加,市場活力減弱,不利于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年國家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是借鑒歐美國家的方式,不使真正的棉花交易價格失真。目標價格政策試點啟動后,市場的作用會更明顯。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