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8月24日,湖北白銀棉業信息中心通過下鄉實地走訪湖北當陽、荊州、枝江等棉農了解到,受干旱天氣影響,今年種植棉花的農戶估計只能保本(除去人工成本),而種植玉米的農戶大部分都是虧本的,農民辛辛苦苦半年的勞作,收獲卻少之甚少,他們明年還會選擇種棉嗎?
調查顯示湖北枝江、當陽等棉區七成棉農表示還是會種跟今年一樣畝數的棉花,還有三成棉農表示會少種棉花或將不會種棉花。據了解,當地以種植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為主,還有少量種植芝麻、豇豆、葡萄、西瓜等經濟作物。由于土質及水源原因,當地種植水稻的田地較少,種棉花占*大比例,多年來農民已養成了傳統種棉習慣。其中七星臺、百里洲、草埠湖、菱湖等已是知名的棉花高產高質的種棉大鎮,今年也避免不了減產的命運。“今年棉花產量能夠達到400多斤就算是高產了,而且早期花成熟度不高,往年100個桃就能摘1斤花,現在120個桃才能摘1斤花,棉農們今年種棉花能保本就不錯了。”某村委會會長說到,“而種植玉米的農戶今年的畝產*多的只有600斤,往年畝產都在1000斤左右,有部分種植較晚的玉米甚至都絕收了。”
另據了解,當地還有少量種植豇豆、葡萄的農戶卻表示收益相當可觀,其中種植豇豆的毛收入可達10000元/畝,除去成本2000元,畝收入可達7000-8000元,但是非常辛苦,耗時很長,年紀稍大的人就做不來,采摘的豇豆主要是銷往武漢。而種植葡萄技術是從江浙一帶引進來的,某農民表示:“我已經種植葡萄五年了,每年種兩畝左右,純收益有2萬多元,種植葡萄跟種植豇豆一樣耗時長,種植成本很高,種植技術要求也很高,所以現在種植葡萄的都很少。”對此,當地棉農大多表示由于種植葡萄成本太高,不會輕易嘗試。
綜上所述,今年棉花的減產勢必會導致明年棉花種植面積的下降,但是天氣是不可抗力因素,種任何農作物都會受影響,再著棉農的傳統種棉習慣,明年當地棉花種植面積或小幅下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