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花價格演繹了一場動人心弦的蹦*跳,漲跌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來勢之猛,令棉花產業各主體無所適從,也使棉花收購加工企業深陷困惑。
棉花企業困惑之一:成本居高,銷還是不銷?先回顧一組價格數據,11月9日棉花價格攀至頂峰,期貨1101合約達到33800元/噸,棉花預警系統信息點上報湖北全省當日4級籽棉收購主體價格為6.5-6.7元/斤;11月12日期貨1101合約3152 0173 3840元/噸,信息點上報全省當日4級籽棉收購主體價格為6.7-6.9元/斤,甚至出現了7元/斤以上的價格,從上可以看出湖北省棉花收購價調整滯后于期貨價格,期貨價格下跌時,收購價不但沒跌反而上漲,成為造成收購成本居高的主要原因。全省*高收購成本一度接近32000元/噸,即使通過早期和當前收購低價的平攤,湖北省棉花收購成本也大都在25000-26000元/噸,而現在紡織廠報價只在25000元/噸左右,且采購量不大,急用的按需采購,有庫存的則以觀望為主。因此,不少棉花企業處于賣與不賣的兩難境地,尤其以200型企業較為突出,如果實現銷售將現價格倒掛,必定虧損;如果不銷售,企業會面臨更大的困境,一是年終臨近,銀行還貸和兌現人員工資及欠款的壓力日益增大;二是繼續存放,資金利息和倉儲費用不斷增加,成本將逐步升高,風險也將進一步增大。
棉花企業困惑之二:價格下跌,收還是不收?籽棉收購價格自11月15日進入下降通道,由6.8元/斤跌至目前的5元/斤,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下跌了1.6元/斤,12月1日湖北省出現了5元/斤以下的收購報價,且質量好水分低。面對當前難得的收購市場好形勢,棉企又糾結于是收購還是不收購?如繼續收購,**有大量的資金支撐,而現在眾多棉花企業的資金被棉花庫存積壓,且農發行貸款也基本結束,所以沒有多余資金周轉應付收購;如果不收購,無疑將錯過現在的收購低價段,按當前的籽棉收購價折算皮棉成本僅23000元/噸左右,現購現銷,利潤也相當可觀。
據棉花預警系統信息點反映,部分200型企業急于將庫存脫手,銷售報價一降再降,甚至虧損也要銷售,就是打算回籠資金用于再收購;而400型企業在收購上發生了分歧,湖北省荊門、襄樊等地部分企業已停止收購,即便沒公開停市,但對質量、價格要求*為嚴格,日均收購量不大;部分資金雄厚的企業繼續貼市收購,平均收購成本較前期有所下降;還有部分暫停收購的企業又重新入市收購,黃岡某收購加工企業,在市場收購價達到5.5元/斤時停止收購,現又入市收購,截止目前收購平均成本控制在22000-23000元/噸以內,該企業沒有銷售,看好后勢,認為價格會反彈到28000元/噸。
棉花企業困惑之三:后勢走向不明,經營如何把握?籽棉收購價格持續下跌,產業鏈各環節均保持觀望。信息點反饋,近一周棉市幾乎處于休眠狀態,與11月上旬的市場呈冰火兩重天。后期走勢成為眾市場主體關注的焦點,棉花價格過山車,使得棉企經營陷于迷茫,特別是存棉較多,成本居高的企業寄望春節后能有波行情,帶動企業走出低谷,可一旦價格不能如眾所愿回歸到理想價位,那么將有大批棉花企業關門被淘汰出局。
棉花企業的感悟:防范風險,穩健經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經歷了棉價的暴漲暴跌,感受到了經營的大盈大虧,許多棉花企業負責人感慨頗深,他們總結出了做企業不能賭市場,守行情,丟質量,應將防范風險作為企業長足發展的**位;還有任何時候都要堅守誠信,維護良好的信用體系。有紡織企業信息點反映,價格上漲時,少數棉企頻頻毀約,擅自變更或解除依法成立的售棉合同,現在價跌了,紡織企業絕不會幫助那些不講誠信的企業。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