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1.2―11.6)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繼續保持穩中上漲,但是成交量維持較低,紡織廠反映由于對價格看不準,所以不敢囤棉花,采取隨買隨用策略,同時紡織廠關心*多的就是第三批50萬噸儲備棉什么時候輪出。上周各地籽棉收購價格在棉副產品的助推下,再度走高,山東地區籽棉*高收購價已達3.6元/斤,由于收購價格越來越高,企業停收的現象也有所增加,不少企業停收或只收等級高的籽棉,同時加快銷售手中的皮棉。棉農方面惜售現象更加嚴重,棉農持棉待漲,各地收購進度緩慢。該周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328)周均價152 0173 3840元/噸,較前周漲103元;229級14391元/噸,漲96元;527級12970元/噸,漲100元。同期電子撮合盤面高位震蕩,訂貨量和成交量雙雙增加,重心上移。
一、現貨市場:市場購銷陷僵局,紡織企業靜待第三批拋儲。
上周國內棉花現貨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勢頭,成交方面略顯冷清,企業購銷出現僵局。由于收購價格越漲越高,企業承擔風險也就越大,收購量和收購進度明顯放緩,在對籽棉收購的等級和水分上要求也相對嚴格。同時受棉籽價格不斷上漲影響,一些軋花廠開始囤集棉籽。紡織廠方面由于第三批儲備棉發放時間沒有公布,紡織廠只有選擇新棉,對于持續上漲的新棉價格,紡織廠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除了隨買隨用外,另一面就是減少用棉量,能不用的就不用,選取其他替代物。
籽棉收購方面,截止10月底,全國大部分地區籽棉采摘均已進入尾聲,一些地區已經采摘結束,但是各地收購進度依舊緩慢。應了那句老話,棉農賣跌不賣漲,面對持續上漲的收購價格,棉農惜售現象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軋花廠嚴格控制成本,所以籽棉收購掛牌價高,但是實際通過嚴格的試軋后,價格是略有下調的;而棉販收購時候檢驗并不嚴格,可以說只要有就收,價格也高于大廠,所以棉農多愿意賣給棉販,使得棉販手里囤積了大量籽棉。
二、電子撮合:高位盤整,遠月備受關注。
上周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商品棉電子撮合共成交455600噸,較前一周增加680噸;訂貨量增8360噸,累計訂貨65840噸。由于第三批國儲棉投放時間尚未公布,現貨價格備受關注,但是現貨成交較少也使得盤面在連漲兩日后開始陷入震蕩整理之中,MA0911周均價14506元/噸,較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229)14391元/噸,高115元。
上周交易呈現以下特點:1、成交量有小幅增加。周前兩日成交放量,進入震蕩期后日成交逐步萎縮,主力合同MA1001和MA1003合同成交突破萬噸,遠月MA1003已成為主力合同;2、訂貨量繼續增加。MA1003和MA1004兩個合同訂貨量增幅依舊*大,分別增幅4900噸和2660噸,市場對后期關注繼續提升;3、當周*高價為MA1004合同15000元,*低價為MA0911合同14410元;當周撮合MA各月合同周均價進弱遠強,主力合約MA1003和MA1004漲幅*大,均上漲168元;4、遠月合同*高價沖至15000元/噸以上,表現搶眼。
三、國際市場:期棉繼續震蕩,現貨維持上漲。
上周ICE期棉繼續保持盤整格局,五個交易日里跌多漲少,周后期受到商品市場走弱,缺乏買盤支持,即使美棉出口周報顯示陸地棉簽約及裝運均超4萬噸,也未能給棉市帶來有力支撐,周末美國失業率再創新高,超出人們預期,期棉隨外圍市場弱勢下跌。同期國際現貨繼續保持穩步上漲的走勢,其中Cotlook A指數周均價69.64美分/磅,較前周漲0.84美分/磅,1%關稅下折人民幣12164元/噸,低于中國棉花價格指數1890元。
四、市場展望:
由于第三批國儲棉競賣時間尚未推出,市場猜測較多,短期市場觀望氣氛較濃,國內現貨仍有望保持繼續上漲;但是市場購銷方面將會出現僵局,棉農持棉不賣、企業收購不上量、紡織廠采購不積*等問題都將頻頻出現。目前一些地區的棉花協會及時發布預警,希望棉農盡快銷售手中的籽棉,以免后期價格出現回調,導致棉賤傷農的事件發生。同時隨著新一輪冷空氣的到到來,南方棉區的棉農應及時抓緊好天氣,搶收、搶曬剩余籽棉。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