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公益性行業科研棉花專項組林永增、董合忠、趙國忠、沈發富、褚丁印等站長和專家組成員,于5月11-12日調查了華北遭遇強降水產區,提出補救措施,供決策參考。
一、降水、災情和補救措施
5月10日,華北遭遇強降雨侵襲,局部降水量超過200┨,為六十年一遇。據不完全統計,華北中北部棉田漬澇面積500多萬畝,需重播、補種和補苗面積100多萬畝。其中河北漬澇棉田312萬畝,山東152 0173 3840多萬畝,天津與豫北、蘇北沒有不利影響。由于當前正值棉花出苗和苗期,低溫高濕對保全苗和促進早發帶來不利影響。主要補救對策措施:
一是低洼棉田要開溝排水,清除漬澇。二是趁晴天中耕破板結,降低田間濕度;地膜覆蓋棉田要破膜放墑,地膜被泥土覆蓋的棉田要揭膜放墑。三是逐田查看苗情,及時確定重播、補種和移栽補缺。四是及時防治病蟲害。高濕棉田主要誘發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和角斑病等苗病,死苗加重,在中耕基礎上,噴施多菌靈等殺菌劑防治;還要防治地老虎、棉蚜和薊馬等害蟲。五是重播棉田需先揭膜,采用中耕方法破除板結再播種。六是重播品種可選擇春棉也可選擇短季棉。選擇中早熟春棉,適當加大密度,收獲密度3000~3500株/畝,仍需地膜覆蓋;選擇短季棉品種,收獲密度增加到4500~5000株/畝。七是漬澇棉田可適當推遲間苗和定苗時間,當棉苗恢復正常生長再間苗定苗,缺苗棉田可適當留雙株補償。
此外,這次降水大大緩解旱情,有利旱地棉田播種,太行山山前旱地棉田面積將增加。
二、主要降水產區情況
(一)河北。受較強冷空氣、暖濕氣流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響,5月8-10日河北省大部分地區普降中到大雨,其中邢臺市雨量*大,達到177.6┨,多雨區主要在保定南部、滄州及以南和唐山東部。受這次強降雨影響,全省有310多萬畝棉田出現不同程度澇漬災害,其中 100多萬畝降雨量在50mm以上,漬澇嚴重。
邢臺: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在25~49mm。這次降雨也是2009年以來的首場透雨,對增加土壤墑情、解除旱情、特別是對4月下旬搶墑播種田非常有利,對西部旱地播種也比較有利。但該市的任縣、巨鹿、南宮等部分縣出現短時暴雨,邢臺市區降大暴雨,雨量175.5mm;任縣出現大暴雨,并伴有雷電和大風,其中大屯鄉降雨量116mm,被淹棉田3萬畝。
(二)山東。5月9-11日魯北降水時間長、雨量大,濱州市降雨量117.3mm,*大降雨量為惠民縣姜樓鎮為224.3mm,局部嚴重漬澇。東營市降水量114.9mm,其中東營區169.9mm,該區龍居鎮*大降水量197.4mm;河口區72.4mm,廣饒126.4mm,墾利為118.6mm,利津87.1mm。濱州市降水量122.4mm,全市農田漬澇面積百萬畝。聊城市降水量80mm,*大點170mm。其中茌平135mm,高唐132.3mm;東昌府、冠縣、臨清、莘縣54~99mm,陽谷37mm,東阿41mm。夏津92mm,陵縣76mm。據氣象專家介紹,此次降水是魯西地區近60年有水文記載以來*大的一次。
高唐縣:降水量132.3mm,*大165mm。全縣近10萬畝小麥發生嚴重倒伏、4.5萬畝棉花和春花生受淹,40余萬畝小麥、20余萬畝棉花發生漬澇,100多個冬暖式大棚發生雨水倒灌,7000余畝露地瓜菜減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0多萬元。
冠縣:降水量84 mm,并伴有大風,由于降雨分布不勻,棉花受災面積達1.5萬畝,擬補種面積1600畝。
臨清:降水量77mm,*大104 mm,*少42 mm,由于持續時間長,對棉苗影響較小,個別地塊小面積積水。
陵縣:降雨量76.3mm,由于降雨時間長,雨水全部下滲,未造成災害。但土壤水分處于飽和狀態,高濕低溫,通透性差,有利于苗病發生,因此,應以劃鋤散墑增溫為主,同時進行補栽。(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 毛樹春 李亞兵)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