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需求或平或減,面積大幅下降;進口明顯減少,新棉價格回升,穩定面積至關重要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和公益性棉花科研專項組的研究指出,中國棉花生產景氣指數(CCPPI) 2009/2010年度為250,比上年度下降45點,預測棉花產業經濟走向為“需求或平或減,面積大幅下降;進口明顯減少,價格緩慢回升,穩定面積至關重要”,堅信消費呈現“三個不會變”的態勢,棉紡織業步入穩定增長周期是其主要特點。由于我國紡織服裝物美價廉,危機導致家庭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但卻正是彰顯比較優勢之時,紡織品服裝“土豆效應”和“口紅效應”均可兼得。只要增強信心,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轉危為機。供決策參考。
一、中國棉花生產景氣指數(CCPPI)下降,堅信消費需求“三個不會變”的基本態勢,盡管需求或平或減,但基數很大,棉紡織業在結構調整中步入穩定發展期
1、CCPPI下降。預測2009/2010年度CCPPI為250點,比上年度295下降45點,棉紗產量將可能零或負增長。分階段來看,上半年CCPPI將在200~233之間波動,一季度還可能惡化,二季度好轉。下半年CCPPI將在233~250之間波動,各方判斷分析,全球經濟復蘇也許在年底。分析指出,金融危機是外因,增長周期是內因,在內外兩個因素作用下,從今年起,我國棉紡織業將對增長的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矛盾進行調整,產業發展步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新周期。
2、堅信消費需求“三個不會變”的基本態勢,基數很大,棉花產業宏觀基本面是好的。即:即使棉紗產量零或負增長,但產能基數很大,消費1000萬噸格局不會變。即使紡織服裝出口回落或負增長,但出口總量保持高位的態勢不會變。即使居民消費零增長,但居民消費650萬噸的格局肯定不會變。綜合看,在出口和內需兩駕馬車的拉動下,今年棉花消費將可能呈現弱勢增長,但要面對上半年的零增長或負增長。只要堅定信心和良好預期,就一定能戰勝危機。實證檢驗,1-2月服裝及其附件出口152 0173 3840.2億美元,同比下降11%,但低于全國外貿出口下降幅度25.7%的14.7個百分點。
3、全球經濟衰退,消費需求下降,市場疲軟將延續,但卻正是彰顯比較優勢之時。我國棉紡業是典型的外向性產業,出口量占產能總量的比例大,對外依存度大。由于金融危機的惡化,外部需求減弱勢頭還在蔓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各國紛紛調低經濟增長預期。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家庭收入減少,購買力下降,鑒于我國紡織服裝的物美價廉,但卻正是彰顯比較優勢之時,紡織品服裝“土豆效應”和“口紅效應”均可兼得。
二、穩定植棉面積至關重要
1、棉花生產形勢嚴峻。2009年全國棉花生產形勢很不樂觀,“棉賤傷農”致使信心受挫,植棉積*性低落。據中國棉花生產預警監測數據,1月全國意向植棉面積減20.9%,3月減幅上升到21.9%,面積減1900~2000萬畝,將下滑到6748萬畝~7017萬畝。三大產區,1月和3月長江減26.5%和30.8%,黃河減23.6%和29.1%,西北減6.6%和4.8%。
2、影響生產的主要原因:一是植棉收益蒙受巨大損失。去年全國棉花主產品產值減23.2%,收益減99.6%,凈收益1.9元/畝。測算全國棉花主產品減收425~441億元。二是為什么西北意向面積減得*少?這與早期收儲122萬噸產生積*的效果,關系密切。收儲不僅成功解決“賣棉難”,還有效遏制價格的下滑,新疆棉價降幅1月和3月比內地減低14個和15.6個百分點。可見托市和救市收購對穩定植棉面積產生的效果*為直接有效。
3、性價比和剪刀差擴大。一是“糧漲棉跌”,糧/棉比價擴大20%~30%,這對雙重產區的棉花和糧棉協調同步生產不利。二是“肥漲棉跌”,“剪刀差”擴大 33%~47%,這對棉花及農產品的生產很不利。
三.新棉價格回升
綜合分析,今年新棉價將上漲10%~15%。包括GDP增長、消費、出口等基本面,發達和周邊經濟體紡織業,儲備棉價格支撐,國內外期貨價格走勢和國內價格波動特點,預計新棉價格回升,幅度10%~15%,但由于大量儲備棉可供調控,價格大幅回升突破15%的可能性也不大。分階段看,如果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國內刺激經濟計劃落實到位,二季度可見回暖,下半年消費需求轉入常態。由于新棉資源總量的減少,短缺可能慢慢顯見,價格趨向回升。但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棉價回升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四、進口明顯減少
2008年我國原棉進口呈現量減價漲態勢。全年進口原棉211.5萬噸,同比減35萬噸,減14.1%;進口額34.9億美元,增0.4%。預測上半年仍延續去年11-12月下行態勢,下半年將會恢復,全年進口將減至150萬噸上下,減幅25%上下。
五、穩定棉花生產的對策和建議
(一)有利條件和對策增多
我國是棉花消費大國,穩定植棉面積對保障基本供給事關重大。在金融危機面前,也有機遇和有利條件,“一號文件”和國務院《紡織業振興規劃》對棉花生產利好有9項之多,良種棉補貼全覆蓋,啟動長江和黃淮海基地建設,積*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棉花產業資金短缺問題將有所緩解,出重拳擴內需、保增長的10項舉措,必將在穩定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石油價格大幅度下跌對生產成本的降低將帶來利好,預計農資價格呈下行走勢,減幅兩成多;加上就業難,人工成本至少不會再大幅上漲,這對增加投入和降低成本有利。
受全球糧食危機、農資漲價和生物質能源的影響,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自2008年度起全球棉花進入面積減少和總產下降的新周期。
(二)力保穩定植棉面積需要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和應急儲備三手抓和三提高
關注棉花生產,關注棉農增收,關注市場和價格。在充分利用“一號文件”9項利好的基礎上,從減輕危機對棉花生產的沖擊來看,需要三手抓和三提高,即:抓政策扶持、抓科技支撐和抓應急儲備,三手都要硬;通過三手抓,提高三種能力,即:提高保障能力,服務能力和吸納能力,才能力保植棉面積的穩定。主要措施:
1、抓政策扶持,出臺*低收購價,提高政策措施應對危機的保障能力。一是出臺*低保護價是力保植棉面積穩定的基礎,建議采用2008年收儲籽棉5.2元/千克作為新棉*低保護價。二是把棉花列入農資綜合補貼。三是看好**,嚴格控制進口。
2、抓科技支撐,全程服務,提高科技應對危機的服務能力。一是開展棉花高產創建活動。二是推廣優勢Bt棉花新品種和雜交種;三是推廣簡化節本植棉新技術,節肥省工,降低成本。四是開展科技培訓,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把專家示范的高產技術轉化成農民大面積的高產田,讓農民從科技進步和服務中得到實惠,形成現實生產力。
3、抓應急儲備,采用托市收儲,防范再次出現“賣棉難”,提高市場應對危機的吸納和吞吐能力。糧棉油大宗農產品賣難是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典型反應,其次才是“糧賤傷農”和“棉賤傷農”。由于賣難,市場低迷,信心下降,迫使市場價格進一步下行,為此,新棉要提早防范市場風險,提前做好應急儲備,提高吸納和吞吐能力。根據2008年度實踐,早期托市和救市收購對穩定市場和減低沖擊*為直接有效,建議新棉托市收購的時間宜早,依照*低保護價,擴大收儲,保證正常收購進度。
關于收儲指標,從2008年度實踐效果來看,儲備棉收購要十分注意產區的均衡性和公平性,不能把所有的指標都公開招標,建議產區均衡性指標應占50%以上,否則必將造成局部“賣棉難”和較大的價格差異,形成不公平性,傷害棉農。
4、穩定面積有利于糧棉雙豐收。*近5年糧食連續豐收,棉花也連續5年豐收,出現糧增棉增,糧棉同步增長的良好局面,十分難得。盡管取得雙豐收要素很多,但現行種植業結構的合理布局也是一個重要的要素。一旦糧棉布局和結構被打破,重建則需很多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毛 樹 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