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的主要產棉區,棉花不僅是鹽城市市棉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也是鹽城市市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今年棉花生產情況
1、面積進一步減少。今年鹽城市市棉花種植面積預計224.66萬畝(不含農墾面積),較上年減少23.44萬畝,下降9.45%。連續四年,棉田面積連續下降,除前面分析的原因外,今年又因化肥、農藥等價格的大幅上漲,也使得部分農戶轉產玉米、草莓、大棚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
2、棉花品種優化。全市雜交棉204.7萬畝,占總面積97.8%,其中:高品質棉56.63萬畝,比上年增加5萬畝,增長9.7%。
3、生產形勢嚴峻。由于育苗期間陰雨天氣為主,光照不足,影響出苗,移栽和梅雨期間溫度底,棉苗發育不良,生長受阻,發苗推遲,生育時段比常年推遲10天左右。再加上少數棉農對棉田管理粗放,導致棉花長勢長相低劣。據估計,全市除個別地區外,本年度棉花總產量仍是下降趨勢,總產約在320萬擔左右,比上年將下降10%左右。
4、棉農期望值高。根據目前情況分析,由于化肥、農藥等價格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今年植棉成本創歷史新高。據調查,今年農民每畝糧棉套作棉田需投入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物質成本500多元,人工成本約1000元,按上年售棉價格和正常糧價畝收入不足152 0173 3840元,畝純收益約400元,遠遠低于種糧收入,更無法與高效農業項目相比。而棉花是*費時費力的作物,且要靠天吃飯,風險較高,棉農期望今年籽棉價格有一個合理的價位,既可以保護棉農的利益,又不至于過分抬高收購企業成本,從而大幅抬高棉花價格。棉農期盼的籽棉收購價格在3.50左右。
二、存在問題
1、新棉收購資金仍將面臨不足。因為貸款門檻較高,規模一般的企業貸款困難,即使能取得貸款,也因手續繁瑣,不能及時到位,而影響正常收購。上年度,因收購資金困難和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全市有超出三分之一的企業退出了收購加工。
2、加工秩序混亂。主體多,加工能力過剩,土軋花機仍然很多,整頓效果差,無序、惡性競爭影響鹽棉品牌形象。
3、收購質量難以保證。由于流通體制的改革,打破了供銷社**收購的局面,農民經紀人和外市棉企介入本市市場流動收購,混等混級,手估目測,多年積累的“一試三定”、儀器檢測技術一去不復返,混等收購、混等加工、混等銷售屢見不鮮,沒有了分等論級,嚴重影響的棉花生產質量。
三、建議
1、增加良種補貼的幅度。目前每畝15元的補貼,對種植成本的上漲來講是杯水車薪,起不到調動積*性的作用,應考慮成本上漲的幅度相應調高補貼的標準,與糧、麥、玉米良種補貼標準同步增加,并應將補貼直接補給農民。
2、加大穩定農資價格的力度。目前農資價格的上漲,使農民感到種不起田了,加之棉花的種植特點是耗時耗工耗成本,僅農藥一項,從棉花的種植到收獲一個周期就需打20多遍藥水,平均每周一次。許多種植棉花的農戶轉而種植其他經濟作物,鹽城市市棉田面積去年比前年減少13.6萬畝,今年又比去年減少20.89萬畝,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國家雖然對化肥、農藥采取了限價政策,但源頭企業因原料、能源等價格的上漲,而不斷調高出廠價,使得市場上的農資商品水漲船高,對此,農民意見較大。
3、加大扶持農民規避風險的力度。棉花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可以講是靠天吃飯的,收益難以保障。能否考慮實行國家保護價收購,*大限度地降低農民的風險,減少其后顧之憂,以提高農民種植的積*性。
4、嚴格市場準入,提高執法力度。加大收購和加工市場秩序整頓,嚴肅執行《棉花加工資格認定和市場管理辦法》,嚴把市場準入關卡,清理無證經營個體和企業的收購加工行為,凈化棉花購銷加工環境。(鹽城市供銷合作總社)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