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咖啡行業的戰火終于燒到了中國。近日,全球咖啡龍頭星巴克繼在上海開出全球*大門店后,又要北京開出第二大門店。有業內人士預測,該公司陸續還將在華開出第三大、第四大門店,以期更大范圍的占領中國市場。
而前段時間,星巴克與網紅品牌瑞幸咖啡的口水戰,也令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格局引發關注。業內人士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瑞幸咖啡想多了,以星巴克的體量來講,根本就不用將其放入眼中,其真實存在的“暗敵”是同為全球餐飲巨頭的麥當勞肯德基,他們如果全力介入咖啡市場的話,將與星巴克有一場實力相當的“火拼”。
開店的“中國速度”
6月29日,星巴克中國**多重體驗式旗艦店、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旗艦店開業,這是除了上海烘焙工坊外,星巴克在全球市場中面積第二大的門店。這意味著星巴克全球面積*大的兩家門店相繼落戶上海、北京,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已成為星巴克*為重要的戰略市場。前不久,星巴克首次在中國召開的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該公司宣布在華發展提速,由此前計劃在2021年前的門店數量增加到5000家,改為計劃2022年末大陸市場門店數量增至6000家。
(數據來源于前瞻數據庫)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擁有約3300家門店。也就意味著星巴克在不足5年的時間內,需要新開店近2700家,即不到1.5天便開出一家門店。不難看出,星巴克中國市場必然背負著*大的開店壓力。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目前整個歐美的快銷品市場疲軟,而中國是星巴克在全球增長*快的市場,因此星巴克必然將其定位為未來戰略重點和業績增長點,并持續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市場進行大力度推廣和支持,這也符合星巴克現有的發展趨勢和對未來的布局。
也有評論認為,星巴克之所以加速在中國的門店計劃,*主要的原因是其業績增速呈現放緩趨勢。
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星巴克2018財年**季度財報發現,該公司全球凈利潤61億美元,同比增長6%;全球及美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率均為2%,是其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低表現。與全球疲軟的業績相比,星巴克中國市場在該季度卻表現亮眼,營收同比上漲30%,同店銷售增幅達到6%。對比全球和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乏力,星巴克對于中國市場的期待和依賴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此情況下,星巴克宣布將在2019財年關閉美國152 0173 3840家業績不佳的門店,這部分店鋪主要位于星巴克的開店密集區域以及租金或工資較高的區域。有數據顯示,目前星巴克全球門店數約為2.5萬家,其中美國市場就有1.4萬家,已經超出麥當勞在美國的門店數量,這也被業內視為星巴克在美國市場趨向飽和的信號。
星巴克首席執行官Kevin Johnson也公開表示,星巴克美國市場將在2019年將新授權店的數量減少約100家。不過將繼續探索在其他適當市場的戰略選擇,并強調,“中國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比美國更大的市場。”
誰是*大的敵人
同行是冤家。毫無疑問,星巴克在中國市場耕耘多年,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品牌壁壘,但它并非是無敵的。作為咖啡行業的風向標,星巴克也面臨著更多層次的挑戰,除了傳統咖啡連鎖品牌Costa、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對手外,新生對手也在躍躍欲試。
今年5月,攜10億資金入場的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突然發出公開信指責星巴克涉嫌壟斷,引起一片嘩然。而作為“被挑釁方”的星巴克則淡然表示,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歡迎有序競爭”。
藍鯨產經記者采訪發現,業內對此事看法不一,有認為瑞幸咖啡此舉是碰瓷營銷,借助星巴克的影響力為自家品牌背書,順帶提升流量和知名度,是互聯網企業常用的降維競爭;也有人猜測,作為后入場者,瑞幸咖啡遭遇“前輩”打壓,憤而發聲。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從微信指數來看,瑞幸咖啡的熱度很高,但以其目前的體量很難撼動星巴克的核心市場,其*大的問題是,以補貼換流量的方式吸收的客戶品牌忠誠度很低,若能成功將其轉化成高粘性客戶,瑞幸咖啡未來將成為挑戰星巴克的選手。
(圖說:5月15日瑞幸咖啡召開發布會稱星巴克涉嫌壟斷,當天的微信指數)
但是,同樣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連鎖餐飲巨頭麥當勞和肯德基就不同了。
藍鯨產經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麥當勞便宣布在京、廣、滬、深四大城市開65家“麥咖啡(McCafé)”獨立咖啡店。麥當勞美國地區主席Chris Kempczinski曾對媒體表示,咖啡飲品的利潤率很高,改造后的McCafé成為吸引新消費群體的場景。
而隨著麥當勞門店版圖的擴張,旗下的McCafé也越來越普及。尤其是近年來,麥咖啡不斷翻新McCafé,對其飲品單進行更新拓展,并在今年推出了嘗鮮新品冷萃冰咖啡和冷萃Frappe咖啡,并以其一貫的低價策略逐漸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對于麥咖啡在國內市場的具體門店數量和發展戰略,藍鯨產經記者發送采訪提綱給麥當勞方面,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應回復。
此外,肯德基也早在2015年陸續推出現磨咖啡系列,其后還推出了全新產品系列K coffee。今年6月,由北京肯德基攜手亞馬遜Kindle中國打造的“讀·味咖啡館”主題店正式亮相北京肯德基王府井建華店和蘇州橋店。
除此之外,麥當勞建立專門的麥樂送團隊,肯德基也一直采取餐廳自配外賣模式,即宅急送人員。而星巴克直到今年才提出,未來可能會開通外賣服務。
有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麥當勞和肯德基在華發展多年,其對中國市場了解深入,具有相當規模的門店基礎和消費群體,而且其價格與星巴克相比略低,**競爭優勢。近年來咖啡飲品市場火熱,一旦這兩家餐飲巨頭全力殺入該行業,將成為星巴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朱丹蓬也在采訪中指出,目前國內咖啡行業的金字塔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星巴克屬于大眾消費里的高端消費,而麥當勞和肯德基則屬于中檔消費。三者功能、定位、價格中均存在差異,消費人群重合度不高,因此星巴克目前與麥當勞和肯德基暫不屬于直接競爭關系。
王振東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未來咖啡市場將越來越細分,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咖啡消費人群主要是接受快餐文化,對價格敏感度和便利度要求較高,對風味和品控要求較低。這也是星巴克近期一直著力于開旗艦店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精品咖啡定義的市場動蕩期,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體驗的門檻,掌握咖啡標準定義的話語權,**第三波咖啡浪潮。另外,通過強化體驗服務,培養客戶習慣,以此對抗外賣市場的競爭。
中國市場獨立的概率
為了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星巴克也在進行不斷地調整。
以新開的北京坊旗艦店為例,其集星巴克臻選、茶瓦納?和特調飲品三大手工飲品吧臺于一體。其中,一層為咖啡、二層為茶、三層為酒,分別對應著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這也意味著,星巴克正在豐富門店的消費場景,并將其產業鏈進行延伸。
星巴克中國北區總經理吳曉雷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希望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旗艦店能夠個性化地契合不同顧客在不同時段對不同場景的需求。星巴克中國首席運營官蔡德粦則指出,星巴克旗艦店在星巴克的體系里相當于實驗室,包括北京嘉里中心、三里屯和北京坊店、上海烘焙工坊等,一系列的場景都是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和所做的創新。北京是星巴克中國*重要的戰略城市之一,北京坊作為星巴克門店的一種創新實驗,將被其他城市、其他類型的星巴克門店借鑒和釋放。
朱丹蓬對此指出,星巴克開始加重對于場景消費的理解,通過門店的分級,以及分級后不同的門店開展不同的業務,進行單品牌的多品類布局,以滿足越來越細分的消費者需求。
而在王振東看來,星巴克北京坊旗艦店的創新背后其實有三重不同的用意:**,通過開設特色旗艦店提高和鞏固連鎖飲品行業的入行壁壘;其次,通過咖啡、茶飲和酒的全產品線覆蓋,加速本土化的同時收集客戶數據,為后期的消費升級方向做積累;其三,是進一步布局星巴克的核心門店,通過細分吧臺拓展細分市場的想象空間,同時利用布局將精品咖啡與網絡咖啡品牌進行區分,以應對這些品牌對星巴克造成的沖擊,提升星巴克的品牌形象。
除了在華加速開店,進行門店的分級,加快旗艦店建設和布局,星巴克去年還從統一手中收回了合資公司手中的股份,全面直接管理整個星巴克中國大陸市場,以加強門店的控制權。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比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本土化戰略,星巴克中國未來同樣會將經營權交由中國團隊,即星巴克中國可能獨立運營,以擁有更大的市場決策權,和更靈活的反應速度,應對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就像百勝和麥當勞對中國業務進行拆分一樣。
為此藍鯨產經記者采訪了星巴克方面,對方表示,目前并沒有星巴克中國區獨立運營的消息。
朱丹蓬則指出,與其是獨立,不如說是升級,讓星巴克中國有獨立的總部、更大決策權和財務權,這對于將中國打造成一個僅次于美國的航母市場,以及資源的扁平化都有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