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不少人會認為,自己并沒有專門購買進口食品,怎么會和進口食品扯上關系?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和進口食品發生親密接觸。
近年來,我國進口食品的品種幾乎涵蓋了全球各類食品。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貿易額列前10位的食品種類分別為:乳制品類、油脂及油料類、水產及制品類、肉類、糧谷及制品類、酒類、糖類、飲料類、其他加工食品類和罐頭類,共453.4億美元,占我國進口食品貿易總額的94.0%。
以常用的食用油為例,2014年進口食用植物油855.6萬噸,約為國內市場食用植物油產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在國內銷售的10瓶植物油中,可能就有3瓶來自進口。在乳制品方面,2014年奶粉進口量為152 0173 3840.9萬噸,約占國內市場乳制品總供應量的24.7%,這就意味著在4份乳制品中就有1份來自進口。
進口食品,已經成為我國消費者重要的食品來源之一,與你我的關聯度也越來越大。
安全監管面臨新挑戰
隨著進口食品品種、數量的不斷增長,食品供應鏈從過去的以本地化為主向全球化轉變,食品安全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你購買的一袋進口餅干,它的原料可能來自10多個國家;你餐桌上的一盒罐頭,或許原料來自國外數十個供應商。保障進口食品質量安全之責不斷增強,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也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
2014年,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從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進口食品共3503批、2.4萬噸、326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1.9%、209.1%和37.9%。
受到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國際市場消費低迷、成本持續增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食品生產企業減少質量管理投入,由此引發全球的食品安全問題進入多發期,進口食品安全監管任務愈加艱巨。
?另外,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跨境電商的食品安全等新問題、新情況也不斷出現,使得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增加。
完善監管體系保安全
?據介紹,質檢總局按照“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管控、國際共治”的原則,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的覆蓋“入境前、入境時、入境后”各個環節的進口食品安全“全過程”管理體系,有力地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
在入境前嚴格源頭監管
?一是對出口食品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估和審查,符合我國規定要求的,其產品準許進口,并建立準入品種和準入國家的名單。二是對國外出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控制體系進行評估和審查,符合我國規定要求的,準予注冊。三是對境外出口商和境內進口商實施備案,要求其提供每批次進口食品的官方證明,證明產品是在符合中國各項要求的質量體系下生產的產品,落實進口食品進出口商主體責任。
進口時嚴格檢驗檢疫
?一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口岸檢驗檢疫,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的,準予進口;不符合要求的,依法采取退運或銷毀等措施。二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風險監控,每年制定并實施進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控計劃。三是對進口食品嚴格實施風險預警,對口岸檢驗檢疫和風險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布風險警示通報,采取控制措施。
在進口后加強后續監管
一是要求進口商建立進口食品的進口與銷售記錄,完善進口食品追溯體系,對不合格進口食品及時召回。二是實施進口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良記錄制度,加大對違規企業處罰力度。三是要求進口商建立進口食品召回措施,對不符合我國標準法規要求的進口產品,主動召回,保障進口食品安全。
消費者個人如何判定進口食品真假?
消費者購買進口食品時,可以向商家索要或查看食品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此項證明的,不是合法進口的有質量保障的食品。而且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包裝上都有中文標簽,標明食品名稱、產地、生產企業名稱、產品標準代號、生產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保質期、貯存條件等信息,這些內容應與《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一致。
“進口”須謹慎,保障和捍衛進口食品的安全,從來都不是一個機構部門或某個個人的職責或責任。大到監管部門的用心盡職,從源頭上保證進口的安全合法;小到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需處處留心,積*監督,確保個人消費的安全健康,共同構筑進口食品安全屏障。(編輯/余多橋)
?
【文章由食品商務網整合編輯,轉載請注明本網來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