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在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和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下,我國肉類產業政策、消費趨勢、科技創新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加快構建產業新發展格局,實現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9月13—17日,2021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活動在山東青島舉辦,于產業周期間召開的2021肉類產業發展大會,凝聚全行業力量,深入分析了肉類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本報將對2021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活動進行系列報道。
中國肉類產業國際地位日趨提升
“中國是肉類生產大國,2020年,全國肉類總產量突破8000萬噸,連續30多年保持世界**。同時,中國也是肉類消費大國,2020年總銷量接近9000萬噸。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中國肉類(含雜碎)累計進口991萬噸,同比增加60.4%。其中,豬肉進口量439.22萬噸,同比增加108.34%。另外,中國肉類每年可供出口量保持在3800萬噸。中國肉類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以一組直觀的數據闡述了中國肉類產業多年來的蓬勃發展。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中國肉類協會會長李水龍表示,當前,中國肉類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他說,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行業發展面臨著屠宰產能與養殖產能布局不匹配、屠宰產能過剩、肉類冷鏈物流能力不足、行業盈利能力低等挑戰;另一方面,行業發展也迎來了一二三產聯動融合、消費升級、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新機遇。
“肉類產業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李水龍以屠宰產能過剩問題舉例說:“今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屠宰產能利用率只有20%左右,部分省份甚至不到10%;其他畜禽屠宰產能利用率也處于較低水平。盈利能力方面,我國畜禽屠宰行業毛利率不到10%,制約了行業轉型升級的能力。”
“我國經濟的增長,正在從資本驅動轉變為運營驅動。”李水龍表示,要靠管理、優化、配置去盤活資源,使之發揮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要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創造機遇,在消費升級中尋找機遇,比如發展品牌肉、包裝肉、特色肉等,目前已有企業對此進行了積*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肉類產業發展對于改善城鄉居民膳食結構、促進農牧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作用。農業農村部國家首席獸醫師李金祥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肉類產業發展,確立了豬肉自給率95%左右、牛羊肉自給率85%左右以及禽肉基本自給的目標,為我國肉類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兩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肉類行業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帶來的嚴重挑戰,成功扭轉了豬肉減產、價格上漲的被動局面,帶動肉類產業基本恢復到2017年的正常水平。“成績來之不易,這充分彰顯了中國肉類行業同仁戰勝困難、應對風險挑戰的偉大智慧和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肉類產業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穿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李金祥進一步指出,促進肉類產業發展,要以種養業為基礎,以屠宰加工業為重點,以現代貿易物流為**,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讓養殖者更多分享產業的收入,貫通產加銷,抓規劃、抓平臺、抓企業、抓要素、抓機制,不斷增強全行業增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打造我國肉類供應安全的全產業鏈,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肉類消費需求。
中國肉類產業“十四五”專項規劃明確提出,中國肉類產業一定要走高質量發展及可持續發展道路。陳偉表示,中國肉類協會將組織開展肉類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激勵引導技能人才成長成才,加快肉類產業現代化建設。
堅持保安全與促發展并重
雖然非洲豬瘟仍是中國乃至世界肉類行業當前共同面臨的一大挑戰,但中國肉類行業在控制非洲豬瘟上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世界肉類組織主席胡儒在線上致辭中表示,改善自身知識體系以應對環境的變化,提高公共和私營利益相關者的意識和信任,對于實施有效和協調的非洲豬瘟控制策略至關重要。世界肉類組織將繼續致力于尋找化解這場危機的*佳實踐方法。
農業農村部今年4月印發的《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優先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加強生豬調運監管以及推動優化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三大主要任務。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副主任馮忠澤表示,重大動物疫病的分區防控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科學研判我國非洲豬瘟防控形勢,綜合考慮我國幅員遼闊、產區銷區嚴重分化和重大疫病防控的工作實際,對動物疫病防控政策做出的重大戰略性調整。這項工作通過兩年多的試點和實踐,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體系。
畜禽屠宰環境對保障肉類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至關重要,關系到整個產業能否保持良性發展。近年來,尤其是農業農村部接管生豬屠宰監管職能以后,大力推動了肉類行業定點屠宰政策的落實,同時修訂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有利促進了畜牧屠宰業向現代化轉變。對此,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孔亮表示:“對畜禽屠宰業而言,發展是**要義,質量安全是底線,守住安全底線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提升質量安全水平進而實現優質優價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保安全與促發展并重。”
“肉制品是動物源性食品,始終是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的重要品種。近年來,肉制品食品安全水平穩定向好,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左右。”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黃敏在肯定全行業成績的同時進一步指出,我國肉制品加工業仍然存在著集中度低,產業鏈、供應鏈不完整,產品美譽度不高的問題,甚至少數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缺乏誠信意識、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她對相關行業協會及肉類企業提出4點具體要求:一要堅守誠信守法的理念,按照標簽標準的要求,真實標注產品信息,消除虛假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虛假標注原料肉的現象;二要嚴守食品安全底線,進一步加強生產過程控制,完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主動排查食品安全風險,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三要采用先進的國際標準制定企業的產品標準,向社會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肉制品;四要補強產業鏈,鼓勵企業拓展供應鏈協同的廣度和深度,鼓勵大型肉制品企業原料基地的建設,提升肉制品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
海關總署今年4月公布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兩個管理辦法都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一處處長劉建強調:“新辦法實施后,舊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及單獨針對肉類的《進出口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都將廢止,一切都將以新的辦法為準。”他建議肉類進口商把這一消息傳遞給相關出口商和貿易伙伴,宣貫中國的相關政策法規,提醒他們做好相關準備,保障相關肉類貿易的繼續順暢開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