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0 來源:互聯網
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及山東省政府主辦的國際糧食減損大會于9月9—11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在9月11日下午山東省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相關部委相關人士介紹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實施情況和主要成果,并解讀《山東省糧食減損行動方案》。
十項減損共識成果推動實現“零饑餓”
糧食安全是關系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當前,全球糧食需求剛性增長,淡水等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愈發關鍵。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舉行對凝聚國際共識、推進一致行動,實現零饑餓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半的研討交流、展覽展示和會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已經結束所有議程,并取得圓滿成功。”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介紹,此次大會共有70位嘉賓進行了致辭發言和演講交流,取得了十項減損共識成果。
一是行動減損? 大會發布《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提出各國加強糧食減損的重點領域和合作方向,為各國開展糧食減損提供借鑒,得到參會各方認可。山東**發布《山東糧食減損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先行先試,值得肯定。
二是機制減損 此次會議可被視為國際糧食減損領域的里程碑活動。響應參會代表呼吁,推動節糧減損國際合作機制化,擇機召開第二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開展經驗分享,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三是平臺減損? 宣布在山東濰坊設立國際糧食減損研發交流平臺,與各國共建共享,推動開展有關科技、政策、法規及實踐等方面的交流、創新和試驗。
四是生產減損? 認識到生產減損依然是大范圍的、需要任重而道遠的行動環節。特別是要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推廣精量播種,提升機械化、標準化作業水平,增強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生產的良田、良種、良制、良機、良法“五良”融合,做到生產過程減損。
五是收獲減損? 著力推進精細收獲,強化集成配套,鼓勵開展社會化機收服務,盡可能做到“顆粒歸倉”。
六是儲運減損? 完善倉儲設施建設和裝卸運輸方式,推廣安全高效節能儲運新技術,支持引導農戶科學儲糧。
七是加工減損? 倡導適度加工,建立科學的加工標準體系,優化加工技術裝備和工藝,挖掘加工副產物利用潛力,提高成品糧率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率。
八是流通減損? 完善糧食運輸物流體系,開發專用技術和裝置,建設糧食接卸專用平臺,開展物流標準化示范,特別重要的還有更大范圍開辟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
九是消費減損? 引導節約理性消費,健全餐飲業服務規范、行業標準,提倡“光盤行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十是意識減損? 糧食減損是系統性工程,需要提升各參與方的節糧減損意識。形成政府引導,農戶、市場主體、消費者和社會組織等全社會共同參與,全環節協同,全方位共抓的格局。
多措并舉持續推進節糧減損工作
按照習近平主席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近年來,糧食行業弘揚“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優良傳統,不斷強化節糧減損理念,持續推進節糧減損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國糧食產后減損情況如何?“在持續多年的努力下,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糧安工程’建設、‘智慧糧庫’建設以及原糧‘四散’化運輸、糧食適度加工,特別是目前正在推進的優質糧食工程等專項行動,在糧食收購、儲藏、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取得了明顯的減損成效。”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副司長張成志介紹,在糧食收購環節,自2007年起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工作以來,為農民配置農戶儲糧裝具1000萬套;在糧食儲運環節,狠抓儲運減損技術應用促進保質降耗;在糧食加工環節,全面倡導適度加工、合理加工,開展大宗糧油適度加工技術研發及成果推廣,積*挖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潛力;在消費環節,利用世界糧食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平臺,通過多種媒介、多種方式,普及節糧減損技術和愛糧節糧、營養健康消費知識,強化依法減損,全方位構建糧食減損的法律規范體系。
今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關于推進糧食產后節糧減損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推進糧食產后節糧減損的重點任務,部署強化深入推進節糧減損工作舉措。張成志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從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著重推進糧食產后各環節節約減損,在糧食收購環節,繼續為農戶提供高水平的糧食產后收儲運銷服務,指導農戶開展科學儲糧。在糧食倉儲環節,大力實施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對現有倉房進行升級改造,支持建設綠色低溫倉儲設施,提高倉房氣密性、隔熱性,推進分類、分倉儲藏,進一步降低倉儲環節糧食損耗。在糧食物流環節,大力推進多式聯運,加強成果應用、標準制修訂,強化糧食物流節糧減損。在糧食加工環節,通過裝備提升、技術推廣、科技攻關和適度加工技術成果宣介等方式,推進“優糧優加”,促進加工節糧減損。二是加強節糧減損宣傳和交流,著重推進減損共識,著重培育愛糧節糧理念,著重聚焦減損對外合作。
同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還將積*推進節糧減損科技創新,加強相關成果推廣應用,推進節糧減損相關標準制修訂等工作,推動標準體系建設,積*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節糧減損考核,全面推進糧食產后領域節糧減損工作。“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是下一步行動的法律依據。”張成志表示,除了按照糧食流通環節布局減損任務外,下一步,還將結合保障糧食安全的共性需求,在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標準制修訂等方面做一系列工作。
山東先行先試探求糧食減損*優解
山東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三位。多年來,山東省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制定支持政策,落實工作措施,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山東力量。
為積*響應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精神,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維護國家和世界糧食安全,山東省政府在大會上發布了《方案》。此次發布會上,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建立形成以法治保障為基礎、以健康消費為導向的全社會糧食減損長效機制”的目標,從六個方面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
一是在糧食生產環節,加強農機裝備與技術研發創新,推廣普及機收環節糧食減損技術措施。加強氣象災害、重大病蟲害防范應對,努力降低災害損失。
二是在糧食儲存環節,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積*推進農戶科學儲糧減損,推廣先進儲具和儲糧技術。
三是在糧食運輸環節,大力發展原糧“四散”(散裝、散運、散卸、散存)運輸,提高糧食運輸裝備水平。培育糧食物流網絡運輸企業和大型糧食物流企業,推動糧食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四是在糧食加工環節,開展糧食適度加工與品質保持等加工技術研發聯合攻關,實施“糧芯計劃”,打造10個糧食(特色)產業聚集區和10家百億級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
五是在糧食消費環節,開展“綠色飯店”創建,制定發布綠色餐飲團體標準和節約公約,引導餐飲業綠色集約發展。倡導文明消費方式,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抓好學校、機關食堂、公務接待的用餐節約。
六是在食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培育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推進廚余垃圾處理市場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另外,《方案》還在加強組織實施、完善支撐保障、強化宣傳培訓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李希信表示,《方案》已經制定出臺,下一步山東省將指導各市縣及有關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出臺配套措施,確保各項任務目標責任到人、落實落地;抓好跟蹤檢查督導和服務,加強宣傳教育,形成全社會共識和行動,不斷取得實際成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